逾八成人反對「區域合作」深度減碳措施 李國章指不應帶入政治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去年中就本港「長遠減碳策略」諮詢公眾,延遲近一年諮詢結果今日(13日)終於出爐。
在諮詢期內,已有不少聲音反對從內地輸入更多核電或再生能源的「區域合作」建議。報告指出,公眾意見表明抗拒從內地輸入低碳能源,惟報告補充「其中有些摻雜了當時反內地的情緒」。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李國章認為,不應把政治與減碳掛鉤,涉及內地的事就不做。
委員會轄下策略工作小組主席黃煥忠強調,安全、穩定、環保及價錢合理能源是考慮因素,並提出方向性建議,而非實際提出要向某一國家或地區買電。

無論是個人、公司或機構,超過8成人表示「不支持」深度減碳措施 (包括實踐低碳生活模式、提升能源效益,以及透過更緊密的區域合作增加燃料組合中零碳能源的比例等) 。(報告截圖)

長遠減碳策略諮詢文件曾引起爭議,例如綑綁式問及是否支持實踐低碳生活、提升能源效益,以及透過更緊密的區域合作增加燃料組合中零碳能源的比例等,以符合《巴黎協定》的目標。問卷設計一度令公眾憂慮,若選擇「支持」,變相一併支持從內地輸入更多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或核電。

報告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撰寫,報告提及,在發電的區域合作方面,有相當公眾意見表示,抗拒從內地輸入低碳能源,但報告同時指出「其中有些摻雜了當時反內地的情緒」,但亦有關注內地核電的成本和安全性。此外,有意見強烈支持在本港生產,而非輸入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或潮汐能等。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去年中就本港「長遠減碳策略」諮詢公眾,延遲近一年諮詢結果今日才出爐。(勞敏儀攝)

李國章指不應把減碳及政治掛鉤

記者會上,出席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代表,多次以沒有準備相關數據等理由,未正面回應上述問題,是否收到大量公眾反對意見。李國章指出,「9成以上市民支持減碳」,但對於採取的方法則有不同意見,強調「不應該加入政治,因為是中國,就應該或不應該有接觸」。

翻查諮詢報告資料,無論是個人、公司或機構受訪者,均有超過8成受訪者表示「不支持」包含區域合作的深度減碳措施,並承認「深度減碳措施」支持度非十分高,而「透過更緊密的區域合作,增加燃料組合中「零碳能源的比例」的選項,更只獲8至12%的支持。

對於區域合作,黃煥忠表示,本港不能生產燃料,只能購買,而買電的主要考慮是安全、穩定、環保及合理價錢,但不只是向單一國家或地區購買,而是綜合不同地區形勢、產生的能源表現再作決定,不會完全排除中國。他解釋,中國在氫氣供應位列全球首位,「如果中國產生的氫能,達到世界標準、國際要求,都可以考慮。我們不會排除某些國家,亦不會因為是中國,只買中國,不買其他國家」。

報告遲近一年才發布

黃煥忠表示,公眾諮詢共收到7.1萬份個人意見、52份團體或公司意見書,以及超過5,000份請願信,為近10年最多,遠超預期,反映社會高度關注。黃又認為,受去年社會運動及今年疫情影響,加上收到太多公眾意見,工作量太大需時處理,強調不是拖延報告,希望最終帶出清晰目標。

林超英早前辭去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長遠減碳策略支援小組」召集人一職,李國章指可能對方心急,想做很多事情,由於要依規矩處理,對方有少少不高興。(資料圖片/政府新聞處)

回應林超英辭職 李國章:佢有少少不高興

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早前辭去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長遠減碳策略支援小組」召集人一職,林曾批評,小組開會少及無足夠討論空間,而委員亦遲遲未獲悉公眾諮詢結果。

李國章回應指,林超英在任時,提供很多寶貴意見,但可能較心急、想做的事情亦很多,無奈要跟規矩辦事,令其有少許不高興,但強調林是認同今次報告。

委員會又訂出,在2050年或之前,逐步邁向淨零碳排放的長遠願景,同時提出55項短中長期建議,例如鼓勵市民重用回收物資、增加應用電動車等。李國章表示,今次諮詢是由下而上、持份者為本的公眾參與,讓市民了解碳排放影響,認為要達至2050年或之前逐步邁向淨零碳排放不容易,但考慮市民期望及實際情況,本港有條件制定更進取目標。委員會今日會把報告提交環境局,希望政府採納委員會建議。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委員會提出一個長遠願景和6個總體目標,引領香港長遠減碳策略的發展,共闡述涵蓋8個主要範疇的55項建議。報告內容非常豐富及全面,政府會仔細考慮報告的各項建議並在稍後作出詳細回應。

環境局發言人補充指,中國向聯合國提交有關本世紀中葉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的報告,會交代香港特區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局方會適時與中央政府保持聯繫,交代香港有關工作和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