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青少年往大灣區學習就業生活 政黨倡設「港青大灣區e通道」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本港失業率持續上升,不少港青在本港發展方面遇到挑戰,有些人將目光轉向大灣區,惟遇到不少困難,包括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方面。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今日(19日)展開記者會,倡議設立「港青大灣區e通道」,幫助香港青少年到大灣區學習、就業和生活。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倡議設立「港青大灣區e通道」,幫助香港青少年到大灣區學習、就業和生活。(袁澍攝)

港青融入大灣區有不少困難阻礙包括缺乏諮詢

經民聯認為港青融入大灣區有不少困難阻礙,包括缺乏諮詢、缺乏一站式平台支援;實習機會名額不足,企業種類欠吸引力;創業優惠政策不夠;資歷互認不足;限購令亦令港人難以購買房地產自住;香港居民子女到大灣區接受義務教育有不少限制。因而經民聯建議設立「港青大灣區e通道」。

在就業方面包括推出空檔年「大灣區青年實習計劃」,邀請更多內地企業合作,提供實習職位;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創職位計劃」,為在大灣區珠三角城市開設的公司、廠房、辦事處等,用以聘請3年內香港大專或高中畢業生;推展兩地專業資格互認,爭取大灣區內地城市制訂香港各類專才的措施,充實人才庫;撥出15億元設立「電子商貿支援計劃」,為有意設立電子商貿平台和採用相關服務的中小企提供恆常資助。

經民聯建議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創職位計劃」,用以聘請3年內香港大專或高中畢業生。(袁澍攝)

建議提供政策、土地、稅務等推動大專院校在大灣區設分校

在學習方面,經民聯則建議提供政策、土地、稅務等政策,推動更多香港大專院校在大灣區設立分校,吸引大灣區及香港學生等。而在生活方面,經民聯則爭取中央支持興建「香港青年城」供香港以優惠價格購買自用,為符合特定條件的香港青年有時限的免費住屋。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指,1987年曾隻身前往內地打拼,呼籲港青可以有闖勁,把握機遇,且現時又有諸多政策政策支援「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醒目的人應該知道怎樣選擇。」

對於外國最近也放寬對香港青年移民政策,經民聯立法會議員吳永嘉則表示,歐美等國家經濟疲軟,中國內地的經濟卻在增長,而內地即使在疫情期間GDP仍有輕微增長,「我好肯定中國的前景一定比歐美國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