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教協:逾九成教師不同意「異化」 斥改動非基於學生利益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指「通識科被異化」,教育局日前公布通識科精簡課程方案,雖然維持必修必考,但課時將削減一半、只設達標及不達標兩級制,同時取消獨立專題探究(IES),並會改名。
教協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九成受訪教師表示不同意「通識科被異化」及「必須糾正」的說法,超過九成二受訪教師不同意上述改動是基於學生利益或專業領航,反而是政治凌駕教育的打壓。有受訪教師認為,通識科強調正反論述,教師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反而有助避免學生過分偏激。

九成指改動是「政治凌駕教育的打壓」

教協上述調查於12月1日至8日以電郵問卷方式進行,收到502名教師回覆,當中包括99名通識科主任、289位主要教授通識科的老師、114位兼教通識科的老師。調查結果顯示,有91.2%%受訪者不同意林鄭月娥「通識科被異化」及「必須糾正」的說法,92.4%受訪教師不同意改動是基於學生利益,約92%受訪者認為通識科的改動是「政治凌駕教育的打壓」。

有93.8%受訪教師認為,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通識科是煽動年輕人參與違法抗爭的根源」。有受訪教師在調查中反映,通識科強調正反意見的論述,講求以資料為基礎,「不是胡亂『吹水』,反而有助避免學生過份偏激。」該名教師續指,當學生一面倒支持某一立場,老師會引導學生從另一角度思考問題,了解不同持份者意見,若失去討論空間,只會令他們更偏激。

三分二指內地考察反會帶來負面影響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早前強調,改革後通識科課時減半不會影響學生明辨審思的能力。逾八成受訪教師認為,相關改動會對培養批判思考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帶來負面或極負面的影響。另只有約一成受訪者認為,在科目內增設內地考察對國家發展的全面認識有正面影響,反而有約67%受訪者認為甚至會帶來負面影響。

約83%受訪教師要求當局撤回通識科改動方案,有受訪者認為當局目前作法破壞應有的程序,決定倉促,「連新科目名稱都沒有就已經公布決定,不應該是教育政策的決策模式。」教協副會長、通識科教師張銳輝說,現時前線通識科教師百感交集,既傷心又憤怒,他引述有教師說:「通識科的成功之處,就是教懂學生思考。」對於楊潤雄接受訪問時說考慮在達標、不達標以外增設一級,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張認為做法沒有任何差別,最終結果都是矮化通識科。

教師:非吹水科 反有助免學生過分偏激

有受訪教師在調查中反映,通識科強調正反意見的論述,講求以資料為基礎,「不是胡亂『吹水』,反而有助避免學生過分偏激。」該名教師續指,當學生一面倒支持某一立場,老師會引導學生從另一角度思考問題,了解不同持分者意見,若失去討論空間,只會令他們更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