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首批兼職醫護走入亞博前線:想一齊做、一齊見證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醫管局上月底重啟亞洲國際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並首次招募「自選兼職」醫護走上前線。有已離職的醫生和護士,為了親歷此十年難得一見的疫情,以兼職身份重操故業,與昔日手足共同進退。
從事護理工作近30載的前手術室護士指,卸下管理層身份後,才發現自己很享受與病人交流,真正實踐書上所學;亦有剛為人母的醫生為了兼顧家庭,去年忍痛辭去心愛的工作,惟疫情殺到,眼見亞博極需要專業醫護幫忙,便決定再次披甲上陣,並首次遙距將危急病人轉送醫院,深深感受到團隊精神的重要。

兼職醫護不用走進病房,亦不用「On call 36小時」,改以視像通話方式「巡房」。(林穎嫺攝)

病房經理放下管理工作

從事護理工作近30載的前瑪麗醫院病房經理盧琛健表示,今年初決定暫別繁忙的工作,早前短休後希望再次走上前線,遂申請「自選兼職」計劃,走到亞博照顧確診者。

與病毒零距離接觸,盧坦言「亞博聽起嚟好驚,我屋企人都有擔心」,惟他認為總有人要照顧確診者,加上自己接受過醫管局的培訓,決定自動請纓到亞博照顧新冠肺炎患者,希望能紓緩前線醫護的壓力。

盧琛健(左一)坦言「亞博聽起嚟好驚,我屋企人都有擔心」,惟他認為總有人要照顧確診者,加上自己接受過醫管局的培訓,決定自動請纓到亞博照顧新冠肺炎患者。(林穎嫺攝)

他放下管理工作,再次走上前線與同袍並肩作戰。兼職醫護不用走進病房,亦不用「On call 36小時」,改以視像通話方式「巡房」。盧表示,每名兼職護士平均每日仍需與20至30名病人交流,並強調要見到病人的容貌,觀察他們的臉色,詢問他們的臨床症狀,再對比病人自行量度的血壓指數等。

病人被隔離多時,留醫在空盪盪的場館,沉悶難耐,關心病人的心靈需要亦是護士的職責,深入手術室多年的盧發現,「原來我都幾享受同病人溝通」,他與病人由病況聊到膳食、睡眠質素等,局方更聽取意見,為受場館燈光影響至失眠的病人準備眼罩,形容這裏比公院更機動,亦被同事的團隊精神所感染。雖然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的醫院,卻很有默契,上下一心協助病人適應生活,深深被這種精神所感動。

初為人母醫生 難忘日日與病人通電話

初為人母的老人科醫生陳重安表示,為專注照顧家庭,去年從全職轉為兼職醫生,在灣仔律敦治醫院內科和老人科門診看症,至今年初疫情大爆發後,便希望出一分力,「睇到一個症都好,想一齊做、一齊見證」,惟公立醫院一般不會安排兼職醫生處理新冠肺炎患者,因此她便決定要走入亞博,成為首批在亞博服務的兼職醫生。

陳重安(右二)表示,希望為疫情出一分力,「睇到一個症都好,想一齊做、一齊見證」。(林穎嫺攝)

在亞博工作逾三周,陳憶述最難忘的是天天與病人通電話,曾有患者出現低血壓情況,病情突然惡化,她隨即致電到病房,請醫護為他做靜脈注射再將之送院,整個過程只花了短短15至20分鐘,令她深深體會到團隊精神的重要,以及同事間的默契。熟習場館運作後,陳便開始帶領第二批醫生,把心得傳授予後來者,保持亞博運作暢順。

無國界醫生伊拉克返港 三個月後付亞博前線

無國界醫生唐頴思今年5月才從伊拉克返抵香港,她因為簽證問題無法再出國接受新任務,遂先在屯門醫院骨科擔任兼職醫生,三個月後再轉做全職,原因之一是想在亞博見證這個疫情。

經歷過兩地的疫情,她大讚本港醫院的防疫措施充足,慨嘆在伊拉克難以找到保護衣,連口罩也要找裁縫幫忙縫製,香港則「用到唔想用」。

兼職醫護不用走進病房,亦不用「On call 36小時」,改以視像通話方式「巡房」。(林穎嫺攝)

她8月已在開始在亞博工作,相隔兩三個月後重臨,唐坦言首周毫無「喘息空間」,同事花光力氣緊守感染控制程序,甚至「朝8到晚8」仍在巡房,至兼職醫生上任後,工作才開始上軌道,至今才有時間與病人交流。

▼亞洲國際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在11月25日起重新啟用▼

+25

醫管局前年年底推出自選兼職計劃,以彈性上班時間吸引醫護「回巢」,紓緩「人手荒」,有興趣的醫護可在網上申請並提交資歷證明,在面試後便能重操故業。相關醫護士來只會在公立醫院上班,惟第四波疫情下,當局將計劃擴展至亞博社區治療設施支援,首批醫護11月30日於亞博接受訓練,本月1日正式照顧確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