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乒乓球班被安排面壁練習 調查:近五成智障人士運動遭歧視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根據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殘疾人士有權平等地參與娛樂、休閒及體育活動。社會服務機構「親切」為了解本港智障人士參與運動的情況,在去年初進行了一項調查,近五成受訪智障人士家長指,子女參與體育活動時,曾被不友善眼光看待、刻意避開,另外有三成人曾遭取笑。
有家長分享指,曾為自閉症、智障兒子報名參加社區乒乓球班,但兒子遭到教練冷待,連續兩堂單面壁練習,亦有家長斥責「自閉症就唔應該俾佢出嚟玩」。機構建議,政府應增加主流人士與智障人士一起參加運動的機會,包括舉辦共融體驗計劃,消除誤解。

「親切」於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進行調查,第一部分為問卷調查,對象分為1101名16歲或以上社區人士及423名智障人士家長,至於第二部分則是深入訪問,對象為10位智障人士及其家長、特殊學校老師等。

調查結果顯示,智障人士在參與社區體育運動時,曾受到排斥、歧視等。(機構提供)

結果發現,智障人士參與社區體育運動缺乏選擇,有兩成受訪家長指,子女最近半年,完全沒有參與任何運動,而目前智障人士參與體育項目,較集中於游泳、田徑、單車等,亦有不足三成家長認為,區內有足夠體育設施。

另外,結果亦顯示,智障人士在參與社區體育運動時,曾受到排斥、歧視等。在調查中,有近五成家長指,智障人士參與體育活動時,曾以不友善眼光看待、刻意避開,另外有三成人曾遭取笑。「親切」服務主管盧美寶指,調查亦發現,主流人士缺乏與智障人士接觸機會、並且存有誤解。

(資料圖片)

患智障及自閉症人士參與乒乓球班 僅安排「面壁練習」

智障及自閉症人士鈞耀媽媽指,兩年前曾為兒子報名,參加康文署的乒乓球班,有部分名額供自閉症人士參與,「8點開始報名,6點就去咗排」。不過,訓練班開始後,鈞耀連續兩堂只能面壁練習,她遂向教練問個究竟,但教練只回應「他有自閉症,不懂做其他動作」,更有家長斥責,「小朋友患自閉症,便不應讓他玩」。自此之後,鈞耀媽媽再決定不再上課,惟鈞耀至今心中仍留下陰影,對乒乓球心生抗拒。

另外,香港智障運動員莊恭源亦分享,目前田徑只有4個項目可參加,自己想參加,包括欖球、桌球、遊水等,期望政府擴大範圍。

智障及自閉症人士鈞耀媽媽指,兒子報名曾參加康文署的乒乓球班,有同埸家長斥責,「小朋友患自閉症,便不應讓他玩」。(受訪者提供)

盧美寶認為,政府現時雖完善體育活動資訊網站、租用場地服務,但政策上未有提升公眾認識、提供多元化社區體育運動。另外,受疫情影響,智障人士大部分時間留家,出外做運動機會減少,「因大部分是依賴學校,停課影響是很大」,變相令運動停滯,不少人情緒大受影響。

組織倡議,可從學校、社區兩方面入手,改變公眾的誤解、偏見,增加主流人士與智障人士一起參加運動的機會,包括舉辦共融體驗計劃,及提升教練對教授智障人士專業知識、增加合適智障人士參與的運動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