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天幕街市上月底開幕 高樓底著重採光通風 共設40個攤檔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天水圍的食環署天幕街市(前稱天水圍臨時街市)上月底開幕,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17日)撰文指,街市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即預製組件再運往工地裝嵌,縮短施工時間,街市僅花一年便落成啟用,現時設有36個固定攤檔及4個臨時檔位,共提供40個攤檔。

他特別提到,街市設計著重自然通風和採光,其中央高樓底的中廊及兩旁開放式的設計,令日光進入室內,減低照明耗能,亦遮擋太陽直接照射,令街坊更加舒適。因應疫情,署方亦在攤檔之間安裝防污抗菌的陶瓷板,亦把「納米塗層」技術應用於通風位置,減少塵埃積聚,以及安裝智慧垃圾回收機等。

▼天水圍食環署天幕街市概況▼

+2

一度因內地疫情致建材供應緊張

黃偉綸引述建築署高級工程策劃經理陳敬德指,承建商去年1月開始施工,但正正遇上新冠疫情第一波,內地廠房臨時關閉,建築材料供應亦緊張,幸工程團隊即時應對,靈活調動施工程序,承建商亦與供應商緊密聯繋,作應變安排,終令項目在疫情下仍能於指定時間內完工。

黃偉綸又引述建築署高級建築師曾偉倫表示,一般街市由計劃至完成需約6至7年,為配合地區需求,盡早建成臨時街市,署方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由廠房預製建築物大部分組件,再運往工地裝嵌;上蓋則採用「供製造和裝配的設計」,避免「落石屎」等濕施工方法,縮減施工時間和便利興建。

街市中央高樓底的中廊及兩旁開放式的設計,令日光進入室內,亦遮擋太陽直接照射。(發展局局長網誌圖片)

中央高樓底中廊及兩旁開放式設計「吸光」又通風

雖然天幕街市是臨時街市,但黃偉綸指,工程團隊在設計方面亦做到一絲不苟。他引述建築署建築師盧宜璋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從美觀、實用和舒適中找到平衡,設計着重自然通風和採光。街市中央高樓底的中廊及兩旁開放式的設計,令日光進入室內,減低照明耗能,亦遮擋太陽直接照射,令使用者更加舒適;此外,街市直條的平面布局有利對流風,令街市空氣流通及涼快。斜屋頂則是基於香港多雨水的天氣而設計,適合去水。

黃偉綸續指,街市行人通道十分寬敞,並設有無障礙設施,而主要出入口位於街市的東西兩方,另有四個副出入口,方便居民從公園、附近民居或車站進入街市。建築物兩旁則設有綠化設施和長凳,方便長者和居民購物後稍作休息。

天水圍居民以往需跨區買餸,隨著天幕街市落成,更便利居民生活所需。(發展局局長網誌圖片)

攤檔之間安裝防污抗菌陶瓷板

另外,在疫情下,為讓市民放心逛街市,工程團隊引入新技術,與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簡稱NAMI)和香港科學園的創科公司合作,在攤檔之間安裝防污抗菌的陶瓷板,亦把「納米塗層」技術應用於通風位置,減少塵埃積聚,以及安裝智慧垃圾回收機等。售賣蔬菜的租戶林小姐表示,每日人流最多為下午3時至6時,由於街市環境舒適,吸引不少街坊捧場,開市一星期已聚集許多熟客。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其後亦在facebook表示,早於2019年8月已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到天水圍視察食環署臨時街市的選址,又指在《2017年施政報告》已宣布重新興建新的公眾街市和改善現有街市的設施和管理,將軍澳、天水圍、東涌及古洞北新發展區建新街市和翻新香港仔街市等。她又指,項目應用了組裝合成建築技術,而近日運房局局長陳帆亦指會鼓勵房署「更進取」,加快公屋供應,讓輪候公屋的市民能早日「上樓」。

建築團隊把「納米塗層」技術應用於通風位置,減少塵埃積聚。(發展局局長網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