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東高架單軌煞停當局改推新規劃 區議員:難解決觀塘塞車舊患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港府去年宣布擱置研究逾10年的九龍東高架單軌鐵路方案,改以「多元組合」方案加強區內交通接駁,包括興建3條自動行人道,接駁啟德、九龍灣及觀塘一帶,亦設橫跨觀塘避風塘的行人及單車天橋等。
觀塘區議員、觀塘區發展及重建專責小組主席梁翊婷今(22日)於港台《千禧年代》受訪時表示,新方案僅以休憩角度出發,無助解決觀塘塞車為患的核心問題,亦未有觸及位於工廠區一帶的開源道,違泊以致倒灌的癥結所在。

研究建議建造3條行人天橋接駁九龍灣、觀塘及啟德郵輪碼頭。(立法會文件)

九龍東高架單軌鐵路方案研究逾10年急煞停,發展局日前披露「多元組合」新方案詳情,涉及5項主要措施:包括發展3條高架自動行人道,連接啟德、九龍灣和觀塘,最長一段通道達1.3公里,沿偉業街接駁觀塘行動區與九龍灣行動區,將設置行人輸送帶,並擬在行人道上加設空中花園。

觀塘海濱花園亦擬建一條約600米長、橫跨觀塘避風塘的行人及單車天橋,接駁至啟德前跑道區,當局另提議於啓德發展區內,分兩階段興建全長約13公里,貫通車站廣場、啟德體育園、啟德河、海濱長廊等的「共融通道」,供行人及騎單車者共用。至於公共交通工具方面,當局指會在九龍東增設4條巴士及2條專線小巴路線。

觀塘塞車情況嚴重,經常「倒灌」至開源道。(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梁翊婷認為,新方案僅以休憩角度出發,無助解決區內交通擠塞情況。(資料圖片)

新方案僅以休憩角度出發 無助疏導

梁翊婷認為,觀塘塞車情況嚴重,牛頭角亦人多擠迫,但新方案僅以休憩角度出發,例如擬議興建的單車道無助疏導問題,「觀塘人唔會踩車返工,對佢哋無意義」;自動行人梯亦難有誘因將牛頭角人流分流至啓德,「除非啓德有巴士總站,或者會有(誘因)。」

她又提到,新方案亦未見觸及觀塘開源道嚴重倒塞問題,該地段屬工廠區,多上落貨的商業活動,亦有大量違泊,當局須針對性解決,例如妥善規劃貨車泊車上落貨安排等。梁翊婷又表示,觀塘區人口增幅大,連同20萬工作人口計算,全區有約100萬人活動,雖然港府擬建T2主幹道,有助分流將軍澳駛往觀塘車流,但她認為未可完全解決觀塘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