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智庫研究指教育科技定位參差 促教局牽頭培育教學產品研發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約一年,網課與面授課堂交替成教育界「新常態」,但未必反映學界完全掌握教育科技。民間智庫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員黃樂謙表示,本港不乏教育科技資源,但在利用科技融入教學的政策目標一直未明,以致各校對教育科技定位參差,缺乏專責小組及中層架構推動發展;又指本港缺乏合適的科創產品,以完善網上學與教。
他建議教育局應在每校增設一個高級學位教師職級,負責統籌學校的科技應用,以及設立基金培育本地教學產品研發,否則本港科技教育發展只會停滯不前。

民間智庫MWYO青年辦公室研究員黃樂謙表示,本港不乏教育科技資源,但在利用科技融入教學的政策目標一直未明。(胡家欣攝)

研究發現表現遜色學校 僅安排資訊科技老師兼教

由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劉鳴煒擔任總監的MWYO青年辦公室,在去年5月至10 月期間,深度訪談18位學校管理層、前線教師、學者、創科企業等,以了解他們對本港教育科技現況及前景的想像。

負責研究的黃樂謙表示,政府在20年間投放約百多億元推動資訊科技教育,認為本港不乏教育科技資源,但政策目標流於空泛,只談及提升教與學,釋放學生學習能量,未有明確指示如何利用科技融入教學,由學校各施各法,以致各校的教育科技定位參差。

他指,研究訪談發現,「有學校以為設立內聯網、將教學搬上網就搞掂」,表現較遜色的學校只會安排資訊科技教師兼任領導角色,在兼顧教學下難有探索教育科技空間 ;相反,表現較佳的學校會設有專責小組,有領導層支援及統籌,中層教師負責協作,加強校內外電子教學的交流,掌握最新的教育科技。

黃樂謙指,海外教育科技產品,未必完全切合本地需要,在教材分享上有局限,建議當局亦設立基金培育本地教學產品研發。(胡家欣攝)

新加坡政府兩年前牽頭成立網上平台 供教師分享教學資源

其次,本港缺乏合適的科創產品,以完善網上學與教。疫情下不少學校使用ZOOM、Google Classroom等程式協助教學,黃樂謙指,海外教育科技產品,未必完全切合本地需要,在教材分享上亦有局限。他指,以新加坡為例,當地教育部與政府技術局三年前合作開發網上學習平台(LMS),為全國師生提供大量網課教材,教師編輯的教案可以分享至平台,學生亦可隨時搜索課程資料,促進師生交流。

建議教育局深化教育科技目標 牽頭培育本地教學產品研發

疫情持續,混合式教學成為主流,黃樂謙建議,教育局應透過教學、評核、數據整合及行政工作,深化教育科技的目標,如在每校增設一個高級學位教師職級,負責統籌學校的科技應用,以及設立「教育科技創新基金」,牽頭培育本地教學產品研發,加強初創企業與學界的聯繫,否則本港科技教育發展只會停滯不前,「只有兩至三成學校識得用、用得好,但七成學校永遠未被發展,咁會好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