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改革│劉智鵬:通識保留批判性思考 僅字眼改為明辨慎思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教育局於本月4日向全港學校發通告,公布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中小學涉及八大範疇。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主席劉智鵬今早(8日)於港台節目表示,新通識科仍留有批判性思考,只是該詞已作出調整,改為「明辨慎思」。他指,該詞源於英文「Critical thinking」,於英文版新通識科並沒有抽走,視乎如何去演繹。

劉智鵬指,由於歷史原因,當時英文一詞「Critical thinking」,後被翻譯成「批判性思考」。(資料圖片)

節目主持人問到新通識科是否抽取了批判性思考,劉智鵬作出了詳盡的回答,指「批判性思考」一詞已從翻譯上作出調整,改為「明辨慎思」。他解釋,由於歷史原因,當時英文一詞「Critical thinking」,後被翻譯成「批判性思考」。他認為,該詞的翻譯與「批評」字眼上接近,雖然批判為中性詞,但批評為貶義詞,認為或會容易讓人造成混淆,「有時會撈亂咗呢樣野。」

劉續指,「批判性思考」一詞的英文「Critical thinking」,於英文版新通識科並沒有抽走,視乎如何去演繹。他估計,因考評部分的卷二取消,只保留卷一作調整,才令人覺得最能發揮批判性思考的部分已消失。

教育局於本月4日向全港學校發通告,公布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中小學涉及八大範疇。(資料圖片)

翻查資料,「明辨慎思」出自《禮記‧中庸》第二十章。全句為「博學之,審問之, 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全句的意思是,廣博地學習,詳細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清楚地分辨,切實地履行。

▼2月7日封區檢測:紅磡必嘉街1G-1K號長樂大廈▼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