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推「5仙回贈試驗計劃」鼓勵回收膠樽 5個月收約1,100萬個樽

撰文:馬煒傑
出版:更新:

【膠樽回收】環保署現就「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展開公眾諮詢,建議市民回收一個膠樽,可獲1毫回贈,並向飲料供應商徵收循環再造費。
關注團體免「廢」暢飲工作小組,於2020年11月,於社區推行「5仙回贈試驗計劃」,至今推行5個月,共補貼回收約281噸膠樽(約1,100萬個)。團體指出,各項回收途徑中,以回收車巡迴各區形式的流動回收快閃站最為成功,每個回收點每月約可回收11.32噸膠樽。

免「廢」暢飲工作小組,由去年11開始在社區推行的「5仙回贈試驗計劃」,截至今年3月已補貼回收共281噸膠樽(約1,100萬個),包括以回收快閃站、回收街角店及回收專用區,處理回收。

免「廢」暢飲過去曾就回收膠樽金額進行研究,發現只要提供每個5仙的有賞回贈,足可鼓勵超過七成消費者,回收飲用後的膠樽。今次試驗計劃中,市民將膠樽帶到回收點回收,除每個樽可獲5仙外,超過20個以上,則會以重量計算,每公斤回收價為2元。在試驗計劃中,有人試過帶8大袋膠樽到場回收,以8公斤一袋計算,大約可獲128元。

覆蓋約25個屋邨或屋苑 天水圍反應最踴躍

計劃主要以回收快閃站、回收街角店及回收專用區三方式營運,當中回收快閃站以流動回收車方式,於屋苑附近或停車場垃圾站,向附近居民回收膠樽。早前回收車曾到訪約25個屋邨或屋苑,每個回收點每月約可回收11.32噸膠樽;回收街角店及回收專用區則每月分別回收大約0.94噸及0.27噸。

免「廢」暢飲項目主任莫詠深指出,三個模式當中,以快閃回收站最為成功,而當中以停靠於屋苑垃圾站或路旁的回收點收集量最為高,尤其以天水圍屋苑成效最大。莫估計,因為社區為大量飲品膠樽棄置源頭,項目並且由社區主導,回收點較大和集中。另外以快閃回收的方式,亦給予較為彈性及足夠營運空間,去處理大量膠樽。

空間不足為最大障礙 倡政府容許騰出空間限時回收

對於回收計劃的最大障礙是空間不足,團體指出,不少地方如停車場等,因土地用途等限制,不容許做回收工作。免「廢」暢飲工作小組建議港府,應容許每個社區騰出空間,限時處理回收物;另外亦呼籲私人屋苑、購物中心和其他物業業主,容許飲品包裝分類及提供空間回收,如同廢紙、金屬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