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臘親王創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 67暴動後入校園培養首代山系少年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英國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Prince Philip, Duke of Edinburgh)4月9日在英國離世,享年99歲。他一生熱心公益事業,包括成立港人熟悉的「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即「香港青年獎勵計劃」的前身,而今年亦是該計劃在本港成立的60周年。香港青年獎勵計劃在其社交媒體帳號中發文,稱「衷心感謝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殿下對青年發展不遺餘力的付出,為全球帶來正面長遠的貢獻」,並把60周年的頭像轉為黑白色。
浸大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計劃早於1961年引入香港,其後因發生六七暴動,殖民政府重視青年政策,順理成章成為懷柔政策一部分,獲政府支持在學校大力推廣,讓年輕人有活動舒展身心,同時服務社會,其中野外鍛鍊的一環,更推動行山及露營文化,對本地康體發展有貢獻。

「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是英國菲臘親王於1956年成立,旨在鼓勵年輕人透過參加野外鍛鍊、社會服務、康樂體育範疇等活動,讓他們善用時間,充實自己,發掘個人潛能,尋找人生目標,同時為國家與社會獻力,實現自我生命價值。計劃成立至今, 全球現時共有約130個國家及城市推行獎勵計劃,總參加者超過130萬人。而現時本港約有4萬名青年人參加。

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於1961年由青協創辦人史篤士引入。(香港青年獎勵計劃網頁)

計劃於1961年由青協創辦人史篤士引入,曾任青年獎勵計劃理事會委員六年、浸大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本港發生六七暴動後,殖民政府重視青年政策,計劃順理成章成為懷柔政策一部分。他指,教育司署(教育局前身)於70年代初將計劃納入學校支部,派體育組督學向學校推廣,有不少名校如拔萃女書院、拔萃男書院、培正中學等均有參與。

雷雄德指,考取計劃金章的年輕人,可到港督府領章,「有得影相威威」,對不少年輕人具有吸引力。(資料圖片)

回歸初期失政府支持 會員人數一度下跌

雷雄德指,考取計劃金章的年輕人,可到港督府領章,「有得影相威威」,對不少年輕人具有吸引力。他指,當年課外活動選項不多,愛丁堡公爵計劃讓年輕人有活動舒展身心,同時服務社會,其中野外鍛鍊的一環,更推動行山及露營文化,對本地康體發展有貢獻,不少攀山協會的成員均曾參與過計劃。

計劃於1997年易名為「香港青年獎勵計劃」,雷指改名是減低殖民地色彩,但計劃仍附屬英國總部。他指,回歸後學校支部解散,計劃在欠缺政府支持下,會員人數一度有下跌,隨後前特首董健華年代向制服團隊增撥資助,才令計劃繼續得以向學校大力推動。不過,他指,現時學生課外活動種類繁多,加上四日三夜的野外訓練艱辛,都是普及獎勵計劃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