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料5年後年均私樓落成僅1.2萬 促精簡土地發展審批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香港房屋問題嚴重,團結香港基金今日(21日)發表土地房屋研究報告,指香港正陷入「熟地」供應低、房屋落成低、居住質素低的「三低」死結,並預計未來五年私人住宅落成量,年均只有約1.5萬個單位,較去年少28%,到2026年至2030年間,年均更只有1.2萬個單位落成,較《長遠房屋策略》的目標更低。
基金會認為,政府需盡力達到《長遠房屋策略》的十年供應目標,呼籲政府加快各項造地計劃,精簡土地及房屋發展的審批程序,假如各新發展區及鐵路項目,能提前一年完成,私人發展項目每年可提供的單位量,便可追上《長策》目標。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土地房屋研究報告,表示香港正陷入「熟地」供應低、房屋落成低、居住質素低的「三低」死結。(團結香港基金影片)

基金會指,過去20年缺乏大型土地發展計劃,可建單位由三年「熟地」供應高峰的25,500個,跌至本年度的13,020個的水平;而且土地質素亦下跌,當中「蚊型地」的比例,在六年間由只佔一成,大增至四成,例如醫院道內地段第8872號,便是位於陡坡上的小面積地盤,估計只可提供50個單位;又如西寧街及域多利道內地段第9069號的地盤,位處兩棟工廈之間,並只可供90個單位。

基金會又指,在來年賣地計劃中,有不少地皮屬「生地」,例如於屯門青山公路─大欖段的地盤內,有一個寮屋區,須額外清理及重置土地。

+3

納米樓明年達1200伙高峰

是次研究亦關注單位面積,基金會指,如按單位面積細分私人住宅落成量,實用面積430平方呎以下的甲類單位,預計於2020至2024年間進一步佔更大比重,由過去5年的34%,增至佔43%。不過基金會亦指,近年流行的「納米樓」(實用面積低於215平方呎的單位),其落成量將於2022年達至近1,200個單位的高峰,之後就會回落,2024年將少於600個。

《長策》現時的私人住宅供應目標為年平12,900個單位。基金會預測,未來五年的私人住宅落成量,年均只有約15,000個單位,較去年實際落成的20,900個,大減約28%。公營房屋方面,報告預料未來四年的年均供應量為21,800個,同樣較《長策》目標少28%。

到2026至2030年,基金會進一步推測,每年平均只有12,000個單位落成,比《長策》的目標更少。報告預計,假如新發展區及鐵路項目能提早一年落成,屆時年均有13,300個單位落成,將達到《長策》目標;反之,如再延遲1年,則只有11,200個單位,進一步落後於目標。

倡簡化土地、房屋發展程序 明日大嶼是關鍵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建議,政府應雷厲風行推行所有主要造地計劃,包括新發展區、土地改劃,及市區重建等。他又認為,要簡化現時的土地及房屋發展的行政程序。他表示,長遠而言「明日大嶼願景」將成為解決房屋問題的關鍵,有助加快解決潛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