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組義工5個月救100隻放生龜 半數患病不治 籲市民停止放生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昨天(19日)是佛誕,佛誕前後都有不少市民會放生動物。不過香港棄龜關注組義工今天(20日)在電台節目指出,近五個月共拯救100隻龜,當中一半都死亡,死因包括患病、細菌感染及營養不良。關注組又指出,被放生的外來物種,可能會影響本地物種生存空間,呼籲市民不應放生。

香港棄龜關注組義工黃小姐,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昨天和前天一班義工都去了大埔碗窰一帶,拯救了6隻巴西龜,而龜殼上有褪色油漆,寫有放生人士的名字,料屬早前被放生。她指,義工在今年1月至5月,曾10次到訪大埔碗窰,見不到有人或團體放生,但就拯救100隻龜,當中一半最後死亡,死因包括患病、細菌感染及營養不良。她稱,大埔碗窰的水質未必適合牠們生存,又無食物,又或者本來已經患病,放生後環境不合適,便無法生存。

黃小姐續稱,近來多了市民求助,有人指經濟不景,他們需大屋搬細屋,不能繼續養龜,又或者因移民未能繼續飼養,希望關注組協助找新主人,或者接收龜。如果義工遇到有人放生,會先勸喻他們找人領養,有人會聽勸告,但亦有人堅持。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出帖呼籲 避免放生變殺生▼

+5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科學事務經理張瑪珊就指,佛誕前後都有不少市民會放生動物,包括蜆、魚、馬蹄蟹,但情況不理想。她說,最常見的放生地點是在北角碼頭,但獲「放生」的馬蹄蟹、海星等,其實需要生活在珊瑚、石礁、沙地等環境,不宜在碼頭附近即場放生,若生境不合適,可能便會死亡。她稱,最嚴重曾見過有人將屬淡水龜的巴西龜,放生入海中,在海灘發現淡水龜時,已經奄奄一息,最後不治。

她續指,放生除危害到動物自身,更可能影響本地生態,例如她在城門水塘大城石澗見過巴西龜,認為巴西龜會與本地淡水龜爭食物和資源。而沙巴龍躉是混種石斑,亦不應在自然環境出現,因為牠生長快、進食量大。如被放生,會與本地石斑爭居住環境,又會吃了本地蝦蟹。

張瑪珊直指放生除了危害到動物自身,更可能影響本地生態。 (資料圖片)

張瑪珊認為,香港在放生方面規管不嚴謹,如市民想放生,又對環境有益,需計算物種、位置。台灣就有大學,會與宗教團體合作,既可做到放生,又可達至保育,將對動物及環境的傷害減到最輕。她稱,既然難以暫停放生,當局不如考慮規管。不過由於放生概念在香港較為新穎,有人擔心若准許放生,便會有人胡亂放生,故大家仍持觀望態度。

張又稱,若修改《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亦未必適合解決放生問題,因在法例下達到「不宜放生的環境」,或需十分嚴重的情景才能符合,例如將淡水龜放入鹹水,但如果只是將海洋動物放回海洋,政府部門亦難以每次都潛入水中,分析放生地點是否合宜的環境。她續說,即使屬合宜環境,放生活動都可能對該處生態帶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