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20年間普通科平均住院日數略減 醫管局試行統一系統調配病床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本港醫療系統正面對人口老化及長期病患年輕化挑戰,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張子峯稱,公立醫院須改變現有的醫療模式,紓緩住院人次及加快病床流轉。他指,伊利沙伯醫院正試用「醫院運作監察系統」,集中監察整間醫院的病床使用情況,亦可了解醫護的工作位置,有助調配人手資源。
另外,醫管局將持續發展日間服務,集中提供放射診斷,並為日間服務設立專用設施。首步工作需在醫院重建計劃,劃分個別樓層作日間服務,盡量分隔日間及住院病人。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張子峯說,為減少住院人次,醫管局將持續發展日間服務。(李恩慈攝)

張子峯稱,醫管局由千禧年代開始建立港九新界共七個聯網制度,以及接收普通科門診服務,普通科平均住院日數由2000年至2001年的7日,減少至2018年至2019年的5.9日。隨著藥物進步,精神科病人住院日數已大減七成,由接近180日減少至約50日,有助加快騰出病床。

然而,醫管局正面對兩大挑戰,包括人口老化及長期病患年輕化。張子峯說,現時全港有137萬名65歲或以上長者,佔人口18%;預計長者人口在2036年增加至241萬名,佔人口三成。同時,近年長期病患出現年輕化趨勢,40至64歲市民使用病床的增幅明顯,張預計2034年全港將有240萬名長期病患者。「以前乳癌、肺癌、肝癌存活期比較短,依家配合藥物治療已經變成長期病,病人壽命可以同普通人差唔多。」因此,他指出公立醫院須改變現有的醫療模式。

伊利沙伯醫院正試用「醫院運作監察系統」,集中監察整間醫院的病床使用情況。(資料圖片)

伊利沙伯醫院正以先導計劃形式試用「醫院運作監察系統」。張子峯稱,以往醫院有許多分散的監察系統,例如急症室和住院病房的系統並不互通,以致不同部門溝通容易出現滯後。而新系統可集中一個中心監察整間醫院的病床使用情況,整合過去數小時急症求診人次、了解醫護的工作位置、預測未來數天循不同途徑的入院人次等,有助調配人手資源,加快病床流轉。「系統可以預計未來幾日嘅工作量,如果知道某一日比較多人,可以稍為延後部份診症。」他預料,有關系統先導計劃將於今年內完成首份報告,倘效果理想,檢討改善後可恆常化,並推展至其他需求量較大的龍頭醫院。

另外,張子峯說,為減少住院人次,醫管局將持續發展日間服務,集中提供放射診斷,並為日間服務設立專用設施,包括大型日間醫療服務中心。他稱,有關工作需要按步就班,首步在醫院重建計劃,劃分個別樓層作日間服務,譬如設立日間洗腎中心、日間化療中心等,盡量分隔日間及住院病人,減少人流擠逼,以便人手及病床編配。

聯合醫院已參與先導計劃,以流動應用程式HA GO,試行為穩定舊症病人遙距診症。(資料圖片)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醫管局在今年初開始以流動應用程式HA GO,試行為穩定舊症病人遙距診症。伊利沙伯醫院、將軍澳醫院及聯合醫院已參與先導計劃。張子峯說,驗血報告、影像報告、恆常問症及精神科覆診較易透過視像進行,未來擬擴展計劃至較偏遠的離島地區,如長洲醫院。

▼4月29日開始,以疫苗氣泡框架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