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回應網上文章 政府︰註冊修例非為引入內地醫生鋪路

撰文:曹家駿
出版:更新:

政府昨深夜(25日)發聲明,回應網上有關《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的評論文章,指其內容失實,並作出多項澄清。

政府指條例草案並非為引入內地醫生鋪路,申請成為特別註冊醫生的人士必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而條例草案的目的旨在吸引在香港以外的國家或地區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回流香港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

另外,政府又指執業試並非評核醫生水平的唯一途徑,非本地培訓的港人醫生仍須接受多重監管 ,政府重申,有關修訂並非要取締現時執業資格試的制度,而是在確保醫生質素的前提下,新增一條路徑讓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

陳肇始早前宣布,推出法例修訂免試引入海外醫生。(梁鵬威攝)

現行註冊制度令非本地培訓醫生數目大幅下降

聲明又提到,現行註冊制度成效不彰,非本地培訓醫生數目大幅下降,政府指經執業資格試途徑取得香港執業資格的醫生為數甚少,原因不一而足,例如執業資格試關卡重重。此外,雖然非本地培訓醫生可透過有限度註冊計劃在香港執業,但有限度註冊須每三年續期一次,帶來不確定因素,加上有限度註冊醫生只限在指明機構工作,顯然窒礙他們參加計劃的意欲。

條例草案並無繞過醫委會

政府強調尊重醫委會規管醫生的法定權力。醫委會為醫療業界的重要持份者,故政府建議負責制定認可醫學資格名單的特別註冊委員會設於醫委會之下,而委員會內將有四名醫委會代表,包括醫委會主席及三名委員。日後循新途徑來港執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仍須向醫委會註冊,並如其他本地醫生一樣受醫委會的紀律監管。

政府稱正積極推展各項措施來加強公共醫療服務,其中包括促進公私營協作計劃,利用私營界別的容量來減輕公營界別的壓力;推動基層醫療,加強基層醫療領域各專業、界別和組織之間的協調,以減輕公營醫院的壓力。

政府將於六月二日把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希望立法會議員以及社會各界能支持有關法案,讓更多非本地培訓的港人醫生回流服務,以應對本港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對醫療服務所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