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日本政府擬2年後排核廢水入海 避談對周邊國家賠償

撰文:黃金棋 勞敏儀
出版:更新:

日本福島3.11大地震至今年轉瞬已過10年,然而核電廠事故帶來的後遺仍無法消除。日本政府近日宣布,計劃於兩年後,開始將已完成處理的核廢水排入海洋。日本政府有關人士近日向多間港、澳傳媒舉行簡介會,期間強調當地擬排放的核處理水中,放射物質已大幅度稀釋,安全程度達國際標準。
有關人士又指,在排放前後,會密切監察水質。然而日本周邊國家包括中國、韓國等,亦批評日本做法。日本政府有關人士稱,會以高透明度向國際社會發放資訊,亦會向中、韓個別說明,包括與大使館進行簡介會等,惟沒有提及賠償相關問題。

+7

近日多國批評日本政府排放核廢水做法,日本政府有關人士今日(3日),向本港媒體解說,有關核廢水安全程度等議題。日方有關人士解釋,福島第一核電站範圍內的儲水罐數量超過1,000個,已對用地構成壓力;加上近年返回當地居住的人數增加。日方認為需在安全情況下,停止核電廠運作工程。經過6年討論後,預計在2年後,會將已處理的核廢水排入海洋。

國際原子能機構批准後 才會開始排放

日本政府有關人士強調,日本當局曾考慮五種處理核廢水方法,包括存放到地底、以氫氣排放等,最終決定排入海洋,是考慮安全、可行性、有沒有先例等因素,強調並非成本較低,而在海洋排放或水蒸汽排放,均是相對較可行方法。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報告亦形容,日本當局選擇的兩種方法算是「穩打穩紮」。

日方有關人士又指,東京電力會制定詳細排放方案,當得到國際原子能機構批准後,才會開始排放。現時距離計劃排放時間仍有兩年,該日方有關人士稱,日本政府會繼續發放正確訊息,以及與國內外溝通。

日本政府指,中國陽江核電站2019年排放107兆貝克;台灣馬鞍山核能發電廠2019年排放35兆貝克,遠比日本預計排放量高。(在香港日本國總領事館網頁圖片)

日政府︰氚排放只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半徑2公里範圍

各界擔心排放核廢水含大量放射性物質,日本政府有關人士解釋,核廢水會經「ALPS」裝置淨化處理,將氚(tritium)以外的放射性物質去除至符合監管水平。而排放入海前,當局會再以大量海水稀釋,氚、碳14等放射性物質濃度已大幅降低至符合標準。目前儲水罐共125萬噸廢水中,有70%污水未完成處理,有關人士強調,絕不會排放未達標污水入海。

日本政府有關人士舉例指,估計「ALPS處理水」每年氚排放量為少於22兆貝克,影響範圍只會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半徑2公里內;而輻射影響亦非常小,不及從自然環境輻射影響的10萬分之1,更形容1,000個儲水罐中,氚水含量僅為一湯匙的份量。

該名日方有關人士又指,各國亦有依照其法例處置氚,包括以液體形式排入海洋或河流等。該人士又以各地核電廠的氚排放數據為例,指部份地區的核電廠氚排放量,遠比日本排放量高,如2019年中國陽江核電站排放107兆貝克液體氚;同年台灣馬鞍山核能發電廠排放35兆貝克液體氚。

▼環保團體專家曾5次赴福島災區 籲緊記核災教訓▼

+1

綠惜地球︰日本當局應先研究對海洋生物影響

至於監管水質方面,日本政府有關人士指現有海域監測除了針對「銫137」外,會擴展至氚,並會在排放計劃開始前約一年,加強海域監測。而排放後亦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監察水質,確保符合國際標準,如機械故障即會迅速停止排放。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表示,若日本政府相信有關措施對市民健康、及食品均安全,應拿出證據來,例如參考國際標準,進行小規模試驗,對比經稀釋的核污水是否達標,並研究對海洋生物影響,才能提升大眾信心。

地球之友行政總裁洪藹誠說,日本政府是次安排數據透明度不足,沒有透露環境影響評估結果,認為應定期提交更多檢測數據,除了氚外,有否其他放射性元素,它們的濃度是多少,最理想是成立讓各國代表參與的組織,開會討論可行方案,方便全球一同監測。他又指,一旦日後證明有關做法對環境有影響,賠償也未必能處理核污染問題,倒不如現階段尋找最可行方法預防影響。

綠色和平日本辦公室資深核電專家伯尼(Shaun Burnie)回覆《香港01》指,成本是日本政府重要考慮之一,將核廢水的處理水排入大海的成本,估計花費34億日元(約2.4億港元),而存放廢水每年花費達1,000億日圓(約70億港元)。他認為,長期儲存及以可行技術進一步加工,包括去除氚,是唯一可接受及對環境破壞最小的選擇。

他又指,福島核廢水無法與核電站的常規排放相比,皆因福島的水與核反應堆燃料產生高污染的水直接接觸,至今ALPS技術未能去除非常高濃度的放射性物質如鍶90、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