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蔚山旁擬建屏風樓 地盤唐樓見證小上海半世紀 張愛玲留足跡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北角繼園街舊樓項目改劃申請,惹來毗鄰豪宅「柏蔚山」業主強烈反彈。翻查資料,該幅由興建會所變成起屏風樓的爭議用地,涉及逾60年樓齡的唐樓群,屹立北角半山見證「小上海」的興盛流轉,毗鄰的輝濃臺,更被指曾留下不少張愛玲足跡。
古蹟辦今年3月曾表明,會就唐樓群進行初步研究,不過結果出爐前,財團已率先進駐派員清拆,網上亦有不少網民感嘆「來遲一步」。
《香港01》記者日前曾到場視察,地盤已圍封,亦有工人正開工。古蹟辦回覆查詢時指,已就建築物進行初步研究和實地考察,建築物在實地考察時已被圍封,而初步研究資料未顯示建築物具重要的歷史價值。
港大建築保育副教授、古諮會前委員李浩然則指,唐樓群揉合摩登流線型建築及包浩斯風格,但值得保留與否應由公眾情感及意向決定,並靠市民力量由下而上促請港府介入,始能叫停工程。

延伸閱讀:柏蔚山中產業主擬「維權」反對會所變屏風樓 新世界:與項目無關

圖為2013年繼園街一帶的用地原貌。左側地盤是現時柏蔚山所在位置,右側唐樓群則是繼園街60-74號唐樓群,即今次由興建會所突變起樓的爭議用地,後方則是百褔花園。(「山野樂逍遙」網頁授權使用照片)

唐樓群呈船狀 基座仿如遊輪「下等艙」

興建會所突變起樓的爭議用地,涉及繼園街60-74號的唐樓群,屬低密度住宅,於1957年落成,負責設計是知名建築師任冠生。沿長命斜而上,堡壘般的舊樓矗立,與一街之隔的豪宅新盤柏蔚山相映成趣,唐樓群呈船狀,其灰色清水式建築的基座,仿如遊輪的「下等艙」,收購前大多是已廢置的車房;依斜坡上興建的則是形同船隻「上等艙」的一列唐樓群。近月不少網民發現唐樓群正進行清拆,紛紛感嘆「來遲一步」。

延伸閱讀:柏蔚山中產業主擬「維權」反對會所變屏風樓 新世界:與項目無關

任冠生兒子的女婿林先生接受《香港01》電話訪問,對於唐樓群快將清拆感到可惜,亦期望官方可介入主導保育,「相信都無人(發展商)肯扔錢出嚟,除非政府出手啦。」

他又指,曾聽聞妻子談及往事,「佢哋由小到大都住嗰度,最特別就係個圓形窗。」他又引述已於兩年前仙遊的外父指,早已預感唐樓「無得留低」,「無可避免要用嚟發展。」

繼園街60-74號的唐樓群現時已圍封。(盧翊銘攝)
新世界旗下專頁「New World Page」曾介紹繼園街60-74號,指古雅的舊唐樓群是「北角具故事性的地標」之一。(「New World Page」FB專頁截圖)

新世界旗下專頁「New World Page」亦於2018年5月、即柏蔚山入伙前夕,刊登帖文介紹繼園街60-74號,指古雅的舊唐樓群是「北角具故事性的地標」之一。帖文又指,唐樓群以圓角設計,是建築師任冠生具人性化的考量,「考慮到尖角喺中國人眼中有唔太吉利嘅意思,為左顧及對面樓住戶嘅感受,而決定起用圓角設計。小小嘅一個考量,充分表現出建築師對呢個社區嘅厚愛。」

港大建築保育副教授、古諮會前委員李浩然(資料圖片)

港大建築保育副教授、古諮會前委員李浩然表示,該唐樓群融合摩登流線型建築風格(Streamline Moderne)及包浩斯風格,屬於60年代建築物業。撇除建築美學價值而論,保育與否應由公眾情感及意向等社會價值定奪,非單以專家角度決定,「保育係為邊個保育呢?唔係為專家保育,係為本地市民保育,所以要睇佢哋意見。究竟有幾多人撐?如果社會價值高,絕對可凌駕歷史同建築價值,但如果市民唔珍貴,咁都無辦法。」

李浩然:私人物業保育相當困難

他又謂,要求私人物業進行保育相當困難,但倘物業已落入發展商之手,政府則具條件與之「談判」,但關鍵在於其保育後能否創造價值,「唔能夠迫佢哋白做善事,始終佢哋唔係慈善機構,要提供誘因同價值,令佢哋覺得保育無損失」。

古蹟辦今年3月就繼園街60-74號作出初步研究,惟最終結果未出爐前,清拆工程已率先上馬。(盧翊銘攝)

記者告知古蹟辦正進行初步研究,但財團已「捷足先登」進行清拆,李浩然聞言大嘆,「唉,呢啲好常見,拆左先算,但拆完就無。」他指,深水埗雷生春業權擁有人當年亦於成功申清拆令前,以「裝修」為由動工,幸當年及時叫停,並以換地方式令雷生春倖免於難。但他亦承認,由政府斥資購入唐樓群甚是困難,「除非令發展商願意為唐樓翻新,成為物業發展另一方式。」

李浩然又指,另一拯救唐樓群的可行方法則是政府透過經濟介入,以灣仔和昌大押為例,市建局收購後,透過地積比轉移(Transfer of Property right),在同項目的地盤,予發展商興建約19萬平方呎住宅的綜合發展,和昌大押最終遂得以保留四幢唐樓。

李浩然指,要求發展商就私人物業進行保育,需要提供誘因,位於北角的皇都戲院,則是成功例子。(盧翊銘攝)

他認為,單幢保留未必有足夠誘因,發展商不妨考慮以總體主題式進行保育活化,李浩然舉例指,以色列特拉維夫市以「白城」(White City)聞名於世,因該區保留外牆多為白色、包浩斯風格的建築物,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倘放諸今次唐樓群的清拆風波,則可通過「點、線、面」以整個北角的社區脈胳作出保育考量,例如貫穿皇都戲院、春秧街等作整體保育,又或連同鰂魚涌英皇道「怪獸大廈」等,匯聚為同一風格、以60年代建築為主題的建築群,「好有香港特色。」

古蹟辦:唐樓群未顯示具重要的歷史價值

古蹟辦回覆查詢時表示,位於繼園街60至74號的建築物建於1957年,其中繼園街72號已於1992年重建。古蹟辦已就上述建築物進行初步研究和實地考察。建築物在實地考察時已被圍封,而初步研究資料未顯示建築物具重要的歷史價值。建築物現時並非已評級或尚待評級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