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筆撥款制度檢討完成 社福工會批原地踏步 難改「肥上瘦下」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政府於2001年推行整筆撥款津助制度,並於2017年起設專責小組檢討,勞福局今日(5日)公布檢討報告,提到整筆撥款津助制度,包括現行向機構撥款的計算方法,應予以保留,並提出30項改善建議。有社福工會認為,建議只是小修小補,批評「十年一檢,毫無進展」,亦無解決制度的核心問題,包括撥款基準、同工不同酬、人工「海鮮價」等。

政府於2001年推行整筆撥款津助制度,並於2017年起設專責小組檢討,勞福局今日(5日)公布檢討報告。(資料圖片)

檢討小組成員之一、社總外務副會長張志偉亦指,對結果感到失望,「如早前所講,十年一檢,毫無進展」。報告建議,在未來5年內有系統地,檢視估計資助人手編制、服務對象、服務性質及服務表現標準,張志偉認為方向雖好,但進度緩慢,追不上社會需要。

檢討小組成員之一、社總外務副會長張志偉指,對結果感到失望。(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他稱,檢討內容沒有針對制度核心問題,包括撥款基準、同工不同酬、人工「海鮮價」等,30項建議只是少修少補。張認為,政府須正視制度中的「陷阱」,即封頂機制令機構欠缺安全感,不敢支付公務員薪酬水平的薪酬標準,甚至削服務調撥資源,倡政府應設「包底」制度。

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理事長邱智恆亦斥,檢討結果「原地踏步」,「好多建議都係炒冷飯」。(資料圖)

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理事長邱智恆亦斥,檢討結果「原地踏步」,無回應到業界的訴求,不少條文早已在社署指引中列出,「好多建議都係炒冷飯」。他說,近幾年屢出現「肥上瘦下」的例子,雖然報告建議,機構須提高員工薪酬政策的透明度,包括披露常設職位的薪酬架構、起薪點,並給予機構5年過渡時間,進行相應準備工作,他認為力度太弱,難改「肥上瘦下」問題。

社聯感失望 促重新檢視撥款基準

社聯回應《優化整筆撥款津助制度檢討報告》時指,報告未能回應社會需求轉變,直言感到失望。社聯又批評,報告未有全面考慮機構普遍按受聘員工的專業年資,以釐訂入職薪酬的現實,便作出「沒有數據顯示社署中點薪金撥款不足夠應付機構的薪酬支出」結論,否定員工資歷及經驗,對服務專業質素的重要性,促請政府採取科學方法,收集員工年資、經驗等數據,檢視撥款基準,並要求加快人手編制檢討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