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特殊設計輪椅助癱瘓病人「坐起來」 穩定操控重投社交生活

撰文:蕭曉慈
出版:更新:

有身體功能喪失的病人康復出院,返回社區生活需要不少協助,伊利沙伯醫院使用高科技,持續改善駕駛康復、數碼溝通、電動輪椅及家居設施,幫助病人提升生活質素。
一名因意外導致四肢癱瘓的29歲病人,需要長期使用呼吸機,導致出院5年仍然每天臥床,不能外出。伊院為他度身訂造了一部特殊設計,使用下顎控制的電動輪椅,更設有按鍵延遲功能,以確保患者能以穩定的方式操作,透過輪椅再與社會接軌,重新展開社交生活。

為幫助需要使用電動輪椅的病人重新適應生活,社區復康中心設有不同場景的虛擬實境訓練,如升降機,上落巴士及港鐵等訓練,透過這些貼近真實的訓練,讓輪椅人士可以「好似正常人咁生活」。

中心另設有模擬巴士訓練,戶外巴士是由貨櫃改裝而成,外型及內部設計都是以真實巴士一比一的比例組成,但輪椅需要經過的通道加闊了,目的是讓患者先熟習,繼而能盡快融入日常生活。復康中心會為電動輪椅人士評估配置及訓練,包括6堂技能提升小組訓練,之後亦會包辦管理及維修電動輪椅的工作,為患者重整生活。

+2

社區復康中心的賦能家居設施可提供針對性的協助,如一些有進食困難、上肢無力、癱瘓的病人可使用機器進食器、上肢活動輔助支架、病床升降輔助器及以瞳孔識別電腦裝置來改善日常生活,減少不便。其中電動床遙控器利用高低音頻差別作回饋,以低頻作升床,高頻作降床,並利用3D打印製作電機的外部支架,以連接到電床遙控器上。

中心亦設有全面的駕駛能力評估設施,包括視力檢查室,以評估病人是否達到駕駛所需的視力,並有儀器作駕駛模擬評估。至於數碼溝通的人面識別控制,是利用面部表情作為控制輸入,例如以合眼代表按鍵選擇,伸舌頭則代表響號,可連接到平板電腦方便使用者進行溝通控制。

每年應診名額約1500個平均輪候8至12星期

醫院管理局社區復康中心主管吳倩華稱,每年可提供應診名額約1500位,包括500位輔助科技及獨立生活評估,800位駕駛復康患者等,患者平均輪候時間需8至12星期,「服務主要幫助有特殊需要嘅殘疾人士,可能一啲恆常科技未必幫到佢地,就由醫管局轉介過嚟」。她希望可提高殘疾人士獨立生活的能力,重燃他們對生命的希望,並令生活有更多選擇。

醫院管理局社區復康中心主管吳倩華稱,每年可提供應診名額約1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