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蛾災|朱紅毛斑蛾再蔓延 荃灣四分一失守 27棵古樹被蠶食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朱紅毛斑蛾近月再度「作怪」,無論是馬路旁、街頭或公園,多區榕樹忽然「變禿」,樹冠一片枯黃的「風景線」重現,並有蔓延跡象。退休樹藝師袁達成為觀察蟲情「密密巡」,發現今年第二波榕蛾災害,受影響範圍已幾乎覆蓋整個新界,同時蛾災亦已殺入九龍部份地區,包括大角嘴及紅磡灣。新增的重災區是荃灣,區內四份一位置已在蛾災「失守」。
發展局回覆指,上月本港受蛾蟲影響的榕樹合計約2,500棵,其中被蠶食的古樹名木增至27棵,元朗區繼續成全港災情最嚴重的重災區。

▼朱紅毛斑蛾幼蟲▼

榕蛾災害起初在元朗、天水圍、屯門個别地區零星爆發,但去年底,蟲害已形成「生物通道」,由原先「領地」擴散至北區,波及多棵古樹名木,部分古樹本已患有褐根病,形成雙重夾擊。溫暖而乾燥的天氣,更令今年第一波蛾災提早大爆發。

大埔、荃灣在蛾災「失守」

一直關注朱紅毛斑蛾的袁達成,近月到訪多區巡視,發現今年第二波大爆發,進一步禍及新界東的大埔、中文大學,以及新界西的荃灣、葵涌等地區。蛾蟲更衝出九龍,在大角嘴及紅磡灣,亦發現朱紅毛斑蛾的幼蟲蹤影,但情況相對輕微,樹木禿頂情況由輕微至兩成不等,暫時未見成蟲。

袁稱,部份受影響榕樹位於私人物業範圍,只能靠勸籲物管公司處理。他擔心,若防治工作不足,難保蔓延至西九龍,憂明年進一步波及古樹林立的尖沙嘴栢麗大道。

袁達成說,大埔及荃灣區在上一波疫情尚算「可防可控」,但新一波榕蛾災已禍及大埔區大部份範圍,以至汀角路和大美督;荃灣區的災情,亦由深井南下,影響汀九、麗都灣等地,市中心大會堂及荃灣公園也輕微爆發,形容四分一個荃灣已「失守」,成為新增重災區。他分析,由於寄主數量眾多、昆蟲繁殖能力強,加上氣候和暖及乾燥、缺乏天敵及綠化管理不到位,蟲害不斷「分戶」到各處,在淪陷區內肆虐。

政府部門早前為防控朱紅毛斑蛾,曾利用竹、草蓆或麻布包裹樹幹,捕捉在樹幹上活動的幼蟲。袁早前已形容有關物品非「招魂幡」,害蟲不會在接觸後死亡,倘未有監管承判商工作實況,或提供清晰指引,勤加清理包裹物料,以及藏於樹幹或樹根隙縫的幼蟲,減低蟲口基數,無法做到蟲害防控。

27棵古樹名木受蛾災波及

根據發展局提供資料,截至上月受蛾蟲影響的榕樹達2,555棵,總數及地區分佈與6月大致相若,其中元朗區佔近七成;其次是北區;至於荃灣區受影響榕樹數目,則由22棵增至71棵,急增逾兩倍。受影響榕樹中,包括27棵古樹名木,較6月回覆傳媒查詢時再多4棵,分別位於大埔、屯門及北區,尖沙咀栢麗大道的榕屬古樹名木未受影響。

發展局發言人指,樹木管理部門試用新治蟲技術,包括透過土壤注射法及樹幹注射法,讓除蟲劑浸透至樹葉,令啃食樹葉的幼蟲死亡,部門正密切監測其成效。

樹藝師榕蛾災害防治建議:

1.加強蟲情監測

全年監測,尤其是是3月至11月成蟲和幼蟲發生的危害期。

2.採用綜合防控措施

物理防控方面,根據新羽化的成蟲飛翔能力弱、常棲息在低矮的灌木草叢植物、色澤鮮豔易發現等特點,在羽化高峰初期,用人工捕捉方式收集,降低蟲口基數;針對幼蟲有上下樹幹習慣,採用「草蓆/稻草纏繞法」,人工收集及將幼蟲銷毀。

在化學防治方面,在幼蟲初孵期和3至4齡各防治1次,預測在今年4至5月、7至8月和10至11月都是朱紅毛斑蛾幼蟲防治的重要時間,可於樹底下施放內吸性除害劑,待根部吸收後運送至樹冠葉片,讓初孵幼蟲啃食樹葉後死亡。

3.做好管理防控措施

越冬或越夏蟲蛹要徹底清理和集中處理,針對不同生境(如公園、路旁綠地、屋苑、學校、濕地保護區、鄉郊等)採取不同的綠色防控措施,以利於生態環境和保護物種多樣性。選擇使用除害劑是最後和迫切需要手段,目標是恢復都市園林生態平衡,樹木與昆蟲相伴同行。

受朱紅毛斑蛾影響榕樹分佈。(受訪者提供)

▼今年5月朱紅毛斑蛾第一波爆發 新界多區見蛾蹤▼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