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劉國勳倡改法例及壓縮審批 讓北部都會區10年見雛形

撰文:曾凱欣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其中房屋土地政策為重頭戲,當中提到「北部都會區」發展。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今日(7日)在出席電台節目時推算,連同其餘新擴展計劃,至少需要20年時間方完成都會區工程,直言:「呢個時間我自己覺得太慢,都仲係用緊過去傳統城規或者係審批流程。」劉建議當局可以透過更改法規或縮減審批程序,令都會區可以在10年左右見雛形,15年可成熟運作。

▼2021年《施政報告》發展新界北▼

+25

施政報告中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都會區面積達300平方公里,包括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已發展新市鎮,以及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馬州、文錦渡等新發展項目,並擁有 7 個跨境陸路口岸。

▼2021年《施政報告》洪水橋成新界CBD▼

+13

劉國勳形容計劃需時「有數得計」 至少要20年時間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今日(7日)在出席電台節目時直言,新發展區計劃落成時間有數得計,以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為例,主要工程於2031年竣工;洪水橋及廈村新發展區則料於2038年完成。他推算連同其餘新擴展計劃,至少需要20年時間方完成都會區工程,直言「呢個時間我自己覺得太慢,都仲係用緊過去傳統城規或者係審批流程。」因此,他建議當局可以透過更改法規或縮減審批程序,令都會區可以在10年左右見雛形,15年可成熟運作。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推算連同其餘新擴展計劃,至少需要20年時間方完成都會區工程。(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2021年《施政報告》發展河套地區▼

+5

鐵路項目考慮引入競爭 劉國勳:邀請內地公司南下參與

報告中亦提到,整個都會區會以鐵路作主要骨幹,當中涉及5個鐵路項目。劉國勳表示,過去一直提倡基建先行,但基建和配套一直滯後,例如於2008年討論新界東北發展時,應同步規劃北環綫,但最終全條北環綫工程需於2034年方落成,形容速度太慢。他建議,當局在發展都會區鐵路項目工程時,可考慮引入競爭,例如邀請內地公司南下參與,以加快興建速度。

2008年討論新界東北發展應同步規劃北環綫,最終成條北環綫2034年先落成,速度太慢,日後發展都會區鐵路項目工程時,可考慮引入競爭,例如邀請內地公司南下參與,加快興建速度。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
《北區都會區發展策略》提出「雙城三圈」的概念,當中包括「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報告書圖片)

公私營房屋7:3或6:4比會較理想

「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連同區內現有的39萬個住宅單位,預計屆時整個發展區可提供90.5萬至92.6萬伙單位,容納約250萬人居住。在都會區的公私營房屋比例上,劉國勳認為,以「六四」或「七三」比形式分配,會較理想。

▼特首林鄭月娥施政報告2021懶人包▼

+3

都會區計劃中提倡收回700公頃私人濕地和魚塘,劉國勳指,過去一直強調需要平衡發展及保育,但現時「(政策)係字面上面做咗保育,但實際冇投入資源」。至於收地方面,他就指當局「最難係點樣先安置後興建」,但現行政策下,寮屋住戶可以透過房協提供「免資產審查」的專用安置屋邨單位,形容現時「新界北啲人比較願意配合收地同上樓」,地區及議會人士協助政府在相關工作上協調和統籌,相信收地程序不會太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