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張宇人斥私醫保護主義應「停止喧嘩」 籲重返公立醫院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政府將修訂《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放寬對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執業的要求,讓有專科資格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來港註冊,其醫學資格必須獲醫專認可。
行政會議成員、自由黨立法會議員張宇人今早於商台節目表示,現時在海外執業的香港永久居民醫生不多,憂慮最終來港執業的醫生並不多,市民或需再等10年,醫生的人數才開始增加。他又斥,部分私家醫生「保護主義」,呼籲他們重返公立醫院,減輕公共醫療系統壓力,「做少一兩日私家症,返公立醫院幫吓手啦!」
他於港台另一節目則指,本港醫生保障已經足夠,應「停止喧嘩」,讓基層及中產巿民有更好的醫療,不用等數月才能看醫生。

+4

立法會星期三將會恢復二讀辯論有關放寬海外醫生來港註冊的修訂條例草案。張宇人表示,他之前提出引入的醫生應同時包括非香港永久居民,但未被政府接納。

張:政府準備開水閘 但最後可能一滴水都無

張指,現時持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於海外執業的醫生並不多,擔憂《醫生修訂條例草案》通過後,最終來港執業的人數亦不多,基層市民或需再等10年,醫生的人數才開始增加,「我驚唔夠人呀,我哋成日以為開個水閘,啲水就流過嚟。我只係驚政府呢次開咗呢個閘,做咗永久性居民,以為會有好多水流過嚟,但最後可能一滴都無。」

不過,根據政府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最新版本,持有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頒授或承認專科資歷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亦可循特別註冊途獲公營醫療機構聘請為全職醫生。

張又說,回歸前英聯邦醫生來港執業毋須考試,當時每年有逾200多名醫生來港執業,加上本地每年約300名醫科生畢業,認為當時公立醫院人手充足,讓服務質素提升、輪候時間相對較短,吸引市民到公立醫院求醫。

行政會議成員、自由黨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資料圖片)

「做少一兩日私家症、返公立醫院幫吓手啦」

張斥責,部分私家醫生保護主議,收費昂貴之餘,甚至有能力不斷「開設分店」,賺到盆滿缽滿。但與此同時,公立醫院人手不足,醫管局早前更透露流失300多名醫生。他呼籲私家醫生重投公立醫院減輕醫療壓力,「做少一兩日私家症,返公立醫院幫吓手啦。」他亦認為延長退休年齡,能有助緩和人手不足的情況。

醫生比例遠低內地新加坡 張宇人推算香港欠9000醫生

張又指,香港每1,000人僅得2名醫生,遠低於內地的2.9及新加坡的2.4,而內地更訂立目標將比例提升至3.2。他指若以當地的比例作計算,本港現時欠缺8,000至9,000名醫生。而新加坡8年前亦面對同樣的情況,醫生比例當時更低至1.3,最後透過新建醫學院,以及容許海外留學的醫科生回新加坡執業,解決醫生人手緊缺的情況。

彭鴻昌:病人最希望有病有得醫

關注病人權益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於同一節目表示,現時港人排期專科,需等到天長地久,即使患上肺癌轉介至私立醫院,等候3至4個月亦未能做手術。他認為,只要符合專業資格,病人並不介意醫生是否本地人,「病人最希望有病有得醫,廣東話正唔正係次要,唔可以等太長。」

除了保護主義外,彭更認為本港醫生自回歸後,出現本土排外主義。他解釋,回歸前香港的醫生來自英美紐加等地,華洋雜處,而現時本港醫生人手短缺,工作量大增,因此不解醫生的心態:「我都戥佢哋辛苦,掉返轉頭搵啲人幫下手,佢哋又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