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間獨角獸創科企業具「香港基因」 半數總部或核心辦公室設香港

撰文:韋景全
出版:更新:

創科香港基金會(Hong Kong X Foundation)製作創科「獨角獸」節目,總共介紹18間有「香港基因」的創科企業,包括DJI大疆創新和SenseTime商湯科技等。至少有9家公司把香港設為全球總部或核心辦公室,大灣區城市分設研發/生產基地。

創科香港基金會聯合CGTN推出「創新港灣2021 INNO BAY」特別節目,周一(22日)播出,節目公布「香港獨角獸榜單 Unicorns HK 2021」,總共18間有「香港基因」的獨角獸獲選,基金會指打破2017年前香港零獨角獸企業局面。

是次上榜獨角獸包含在香港創立、早期孵化、總部在香港,或是創始人為香港居民;它們均獲私募基金投資,且尚未上市、估值在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及以上,符合獨角獸的國際標準,它們以高端製造、機械人、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為最多,包括估值過百億美元的無人機科企DJI大疆創新、專研人工智能的SenseTime商湯科技、Lalamove貨拉拉。估值過十億美元的獨角獸則包括 Airwallex空中雲匯,EcoFlow正浩、SmartMore思謀科技等,業務包括金融科技、醫療醫藥、半導體、物流、文化消費以及新能源賽道等。

基金會指出,這些香港基因的獨角獸有不少共通點,首先均十分「年輕」,例如KLOOK 客路成立於2014 年,金融科技公司 Airwallex 空中雲匯創立於2015年,儲能科技企業EcoFlow正浩、智能駕駛研發公司希迪智駕都於 2017年成立,電腦視覺企業 SmartMore 思謀科技由中文大學電腦科學工程系終身教授賈佳亞於2019 年創立。

DJI大疆創新、EcoFlow正浩新創始人為港漂

不少香港獨角獸充分利用了各大學創業孵化器、政府旗下的科學園或者數碼港的孵化空間及支持政策,至少有9家公司把香港設為全球總部或核心辦公室,大灣區城市分設研發/生產基地,打通從樣品到工業化大生產的全流程,最終將產品銷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在入榜的獨角獸中,除了香港本地創始人外,不少創始人都是「內地長大,香港求學」的港漂,例如DJI大疆創新創始人汪滔,他由華東師範大學電子系,轉到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系,開展了研發無人機佔領全球市場的傳奇故事。 EcoFlow正浩創始人王雷先後就讀於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之後一直在DJI大疆創新負責電池研發,於2017年在深圳創辦EcoFlow正浩,專注於移動儲能和清潔能源領域。

來自科技大學獨角獸佔三分一 商湯科技起源中大

18家上榜獨角獸中,其中有6家來自科技大學,被譽為「中國隱型創業教父」科大李澤湘教授參與的獨角獸達到五間,包括參與成立DJI大疆創新等公司。基金會指他和科大學生組成了一個學院派創業群體,鼓勵學生積極創業,為他們找資金、提供技術援助,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強大的製造業基礎,他不斷孵化、投資自己學生創辦的高科技公司。

全球最大AI獨角獸 SenseTime商湯科技,起源地便是中文大學,時任資訊工程系教授湯曉鷗於2011年帶領所在實驗室的博士研究深度學習,由此誕生了商湯科技的創始團隊,並在2014年在香港成立全球總部。

Lalamove貨拉拉創始人周勝馥是新界首名中學會考十優狀元,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系畢業,他在2013年把握貨運沒有打車互聯網平台的機遇,在香港成立EasyVan(啦啦快送),2014年進入內地市場後改名Lalamove貨拉拉。

跨境數字支付Airwallex在2016年設立香港分公司,後來又進軍歐洲、北美,在全世界19個辦公地點擁有近 1,000 名員工,年交易量超200億美元。基金會引述聯合創始人 Lucy Liu表示,香港金融人才匯聚,且擁有國際化的市場,有利於產品作全球推廣。

薛永恆: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創科局局長薛永恆致辭時表示,正與深圳市政府攜手把港深創科園跟對岸的深圳科技園區一起建設成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實現「一區兩園」,協助香港的初創企業在大灣區拓展業務。

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政府為扶助創科業界投資近170億美元,樂見培訓出多間「獨角獸」公司。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鼓勵年輕人要有宏大的構思、想像和遠大的行動,並指促進深圳河兩岸官產學研的合作,是發揮大灣區巨大潛力的唯一和最佳途徑。

港交所主席查史美倫致辭時表示,香港是亞洲最朝氣勃勃的創科城巿,在短短六年間,香港本地初創企業數目激增三倍至3422間,其中四分一初創創始人來自海外,可見香港非常歡迎國際企業家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