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委會三名病人組織代表任期12月期滿 僅三人報名全部自動當選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醫委會於2018年改革,加入4名業外委員,當中3人由病人組織選出,分別是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香港哮喘會主席陳永佳和「關心你的心」主席梅卓能。3人任期今年12月屆滿,不過新一屆席位卻只有3人競爭,而梅卓能已放棄連任,換上乳癌康復者李兆紅報名。換言之,林志釉、陳永佳、李兆紅毋須經過選舉,可以自動當選。林志釉坦言,沒有選舉並不健康,但難以得知其他病人組織不欲參選的原因。
這3個席位或會影響到決定海外醫生認可醫學院名單的「特別註冊委員會」之組成,因為早前政府曾指,該委員會內或會包括醫委會病人組織席位的成員。不過,《香港01》向食物及衞生局查詢計劃如何處理3個席位適逢換屆的問題,在截稿前未獲回覆。

2018年,香港復康會曾經舉辦選舉論壇,讓6名參選人闡述理念。前排6人便是參選人,其中左一是李兆紅。(香港復康會網頁圖片)

醫委會改革於2018年3月獲立法會通過,同年12月透過57個病人組織互選,選出3人進入醫委會。該屆選舉共有6人競爭,香港復康會曾經舉辦選舉論壇,讓各個參選人闡述理念,結果由林志釉、陳永佳、梅卓能當選,李兆紅以一票之差落敗。3人的任期是3年,由2018年12月21日生效。

林志釉:可能有人覺得加入醫委會做咩都無用

相對之下,今屆在提名期內只有3人參選,並獲足夠的提名,氣氛冷清得多。林志釉直言,沒有選舉並不健康,被問到為何其他病人組織無意欲參選,他估計「可能見到已經有人做緊嘢」,又或者是認為加入醫委會「做咩都無用」。

林志釉認為病人組織的加入,的確能夠促使醫委會加快處理投訴的時間,亦令更多傳媒對研訊內容更為關注,報道增多。 (資料圖片)

不過,林志釉認為病人組織的加入,的確能夠促使醫委會加快處理投訴的時間,亦令更多傳媒對研訊內容更為關注,增加報道。他稱自己在醫委會工作3年,逐漸掌握到醫委會的運作,亦更加懂得與醫委會內的醫生「見招拆招」,相信有以往的經驗,日後可以發揮得更好。他指自己爭取了3次,終成功加入今年1月新開設的第三個初步偵訊委員會,未來會繼續將病人組織的想法帶入去醫委會,就聆訊的裁決、判刑、醫生水平及道德等表達意見。他並稱,計劃聯同其他病人組織、醫委會業外審裁員開會,商討未來3年的工作,了解病人組織對於3名代表未來工作有何想法。

陳永佳稱,過去3年在醫委會聆訊時,都有將病者觀點帶入醫委會,令到醫委會不單有醫護角度,希望未來3年可以繼續擔任病人組織和醫委會的橋樑,表達病人的意見和心聲。他同樣指難以得知其他病人組織不欲參選的原因。梅卓能就回覆稱,因健康理由,故不再參選。

陳永佳稱,過去3年在醫委會聆訊時,都有將病者觀點帶入醫委會,令到醫委會不單有醫護角度。(資料圖片)

上屆競逐失敗、今屆捲土重來的李兆紅,本身是護士,於二十多年前患上乳癌,康復後加入病人組織,2007年成為「創域會」的主席,至2018年退任。她稱自己現時不代表任何病人組織,今次參選是受「病人組織聯盟」主席袁少林邀請,並取得5個病人組織提名。她指自己曾是病人,希望加入醫委會,捍衛病人權益。

梅卓能指,因健康理由,故不再參選。(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立法會剛於上月通過修例,加入「特別註冊」制度去引入海外醫生,負責制定認可醫學院名單的特別註冊委員會將於本月開會,但政府仍未公布委員會的所有成員名單。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曾稱,委員會的10個席位中,會有4人由特首委任,當中3人必須是醫委會成員,他們會來自病人組織或其他專業。

委員會於本月會召開第一次會議,但3名醫委會病人組織成員下月任期便屆滿,記者向食衞局查詢,不再參選的梅卓能是否不會被考慮加入委員會,以免他只工作一個月便需離職,以及政府在委任成員時的考慮因素、決定準則,在截稿前都不獲回覆。

醫委會3名成員料可加入「特別註冊委員會」,但名單未公布。(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林志釉認為,在特別註冊委員會加入業外委員「有好有唔好」,直言海外醫學院的課程、培訓內容等是很技術性(Technical)的問題,「例如呢間腦科好啲,嗰間婦科好啲」,他亦難以懂得判斷哪間醫學院較為適合加入認可名單。但他指自己若獲委任,可以做好監察角色,「例如如果100間醫學院,有80間都係內地嘅,我一定大聲疾呼!」

他認為政府應該委任12月時仍然在任的人士加入委員會,被問到若政府不選擇病人組織成員加入,而是其他專業人士,他指政府需交代委任的理據,「如果唔搵病人組織加入,個accountability(問責)點樣證明?我哋病人組織代表係需要同病人組織交代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