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港大袁國勇團隊研究突破 可中和Omicron等變種病毒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布,研究團隊發現,以PD1-受體結合域核酸疫苗(PD1-RBD-DNA)作第一劑接種,再以減活流感病毒為載體的噴鼻式疫苗加強免疫,在兩種動物模型中,此做法不但能保護肺部免受感染,同時預防病毒感染鼻腔。另外,疫苗誘導的抗體也交叉中和了多個變種病毒,包括Alpha、Beta以及Delta。
領導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正開展兩種疫苗的臨床測試。共同領導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兼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則表示,現時團隊已研發出針對Omicron的PD1-核酸疫苗,不過因本港缺乏大量生產疫苗的製造廠商,嚴重拖延疫苗在臨床上的轉化使用。

港大團隊指,研究的PD1-RBD-DNA,再聯合以減活流感病毒為載體的噴鼻式疫苗(LAIV-HK68-RBD)加強方案,在小鼠模型中發現不但能保護肺部免受感染,同時預防病毒感染鼻腔。(港大提供)

聯合噴鼻式疫苗增加呼吸道粘膜保護

港大醫學院指,雖然目前的疫苗接種情況已顯著降低了感染病毒所致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但並不能完全預防呼吸道感染,疫苗還不能誘導足夠的呼吸道粘膜保護,以便接種者預防病毒感染鼻腔,難以追上受感染人數的增幅。

該院微生物學系及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發現,與現行的新冠疫苗相比,研究的PD1-RBD-DNA,再聯合以減活流感病毒為載體的噴鼻式疫苗(LAIV-HK68-RBD)加強方案,誘導了更加顯著的外周及粘膜免疫抗體反應,包括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IgA/IgG)和肺部常駐多功能殺傷性T細胞。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資料圖片)

小鼠測試成功預防病毒感染鼻腔

團隊指,兩種小鼠模型在接受聯合疫苗35日後嘗試感染新冠病毒,發現疫苗不但能保護肺部免受感染,同時預防病毒感染鼻腔。疫苗誘導的抗體也交叉中和了多個變種病毒。有關研究亦證實,聯合疫苗誘導的粘膜免疫反應對於預防病毒感染鼻腔而言至關重要,團隊認為「對結束新冠病毒大流行具有重要意義」。

袁國勇表示,研究結果表明,港大研發的兩種疫苗的臨床研究,仍然是消除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首要任務。目前團隊正在開展這兩種疫苗,包括以減活流感病毒為載體的噴鼻式疫苗和PD1-核酸疫苗的臨床測試。陳志偉則稱,對團隊而言,最大的挑戰是本港沒有能夠生產大量疫苗的製造廠商,嚴重拖延疫苗在臨床上的轉化使用。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地點 (由2022年1月1日起)▼

▼11月第三針開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