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院宿位供不應求 羅致光稱輪候時間首縮至19個月:好大嘅進步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本港人口急速老化,安老院舍宿位供不應求,長者「等到死」情況向被詬病。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今(12日)接受港台錄播節目《盤點政策》訪問時指,任內透過每年增加「買位」措施,首見整體安老院舍平均輪候時間下降至19個月,「首次見到1字頭,終於唔係2字頭,甚至係最高峰時期嘅3字頭。」他形容是「好大幅度嘅進步」,但強調仍待加把勁,「19個月仍然係一個好長嘅時間。」
翻查資料顯示,過去一年輪候時間有8個月跌至19個月低位,不過據社署最新數據,去年12月底長者院舍整體平均輪候時間已回升至20個月,津助院舍及合約院舍更要等候41個月。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接受訪問時表示,任內透過增加「買位」政策,令安老院輪候時間首次出現「1字頭」。(港台《盤點政策》網上截圖)

每年增1000個甲一級改善買位宿位 相等於10間安老院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他於任內透過增加「買位」一招,增加安老宿位供應,
當局每年增加1000個甲一級的改善買位宿位,市場上的宿位供應即相等於10間安老院,倘連續推行5年,此舉即形同於增加50間「資助」安老院。他提到,過去兩年均已增加「買位」,未來兩至3年均會繼續推行。

本身是學者的羅致光又提到,早在16年前已開始關注安老院舍平均輪候時間,他留意到在其任內有下降趨勢,「首次見到1字頭(19個月),終於唔係2字頭,甚至係最高峰時期嘅3字頭。」

他形容是初見成果,「你問我,係好大幅度嘅進步,但19個月,仍然係一個好長嘅時間。」他又指坊間主要關注福利政策中尚未滿足部分,「所以只會係可以做得更好,無最好。」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資料國片)

翻查資料顯示,羅致光所指的19個月,是去年其中8個月整體平均輪候時間紀錄(3月、4月、5月、7至11月),其中去年6月更低見18個月,不過據社署最新數據,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共有29058名長者於中央輪候冊內,整體平均輪候時間紀錄已回升至20個月,津助院舍及合約院舍更要等候41個月。

至於安老業人手方面,他認為,吸引年輕人入行相當重要,雖然不時有人批評相關培訓計劃成效不高,「啲年輕人兩、三年就走晒」,但他指,起碼予年輕人有機會入行,即使最終有流轉,該年仍然增加數百人的人力供應,且他們未來亦有機會重新入行。

羅:未來或擴闊輸入外勞的院舍類別

至於輸入外勞,羅指,假如無法解決本地勞工,「都係要諗」,未來或擴闊輸入外勞的院舍類別,但會盡力吸納本地人才,亦是首要。羅續指,輸入外勞亦非易事,因相關勞工需要懂得廣東話。

被問到港府擬以200億元購置社福設施,他則指目前正不斷努力,為免影響議價,會待有明顯進展時再向外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