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亂地區見證生離死別 無國界醫生奪人道年獎:至少生命曾被重視

撰文:馬煒傑
出版:更新:

「香港人道年獎2021」得獎名單今日(15日)揭曉,其中一位得獎者陳詩瓏是一名無醫界醫生,曾先後到南蘇丹及也門兩個戰亂地區執行人道救援工作,過程當中面對生離死別,但未有令她萌生退意,反而明白到即使未醫好每一位傷者,最少也要令他們感受到生命曾被重視過。
撰文:馬煒傑、房曉彤

陳詩瓏深信每個人都應享有平等機會接受醫療服務,於2014年加入無國界醫生,遠赴受戰亂或物資貧乏的地區,協助有需要人士,提供醫療支援,先後到南蘇丹及也門執行為期三個月的人道救援。

她於2016年被派往南蘇丹首都附近的博爾地區,是首次執行海外醫療救援任務,首次踏足戰亂地區,衛生環境極度惡劣,不但未有令她萌生退意,反而見到當地人受到戰火洗禮仍堅強地面對生活,令她更有勇氣和動力繼續參與人道救援工作,「呢啲野總要有人做」。

到2019年,陳詩瓏再到也門穆哈港執行救援任務。到達第一晚就遇上戰火,未進行安全簡報已經需要到安全室躲避,在槍火聲下更無法入眠,戰火過後第二日到醫院更充斥大量的病人,用了三日時間才為所有病人完成手術,回到宿舍後因為太累的關係即使仍有槍聲都能入睡。

她又提到在也門遇上一名無父無母,卻需照顧四名弟妹的13歲男孩,他因手部被斬傷而入院縫針。隔一段時間,他又因誤踩地雷區而需要進行膝上截肢手術,「佢嚟到隻腳都已經爛曬,佢隻腳都差唔多冇,冇得揀一定要做膝上截肢」,男孩初時發現左腳遭截肢十分激動,但最關注的卻是弟妹是否有糧食和庇護所,最後在傷口未拆線的情況下離開醫院。她與紅十字會又準備好男孩回來覆診時為他裝上義肢,不過,下一次見到男孩時他已在急症室內,身上有多處槍傷,奄奄一息,迷糊中向陳醫生留下一句「我翻嚟覆診喇」後便不幸離世。

陳詩瓏坦言,經過13歲小朋友的死亡,開始質疑所作所為是否有用,認為即使再參與幾多次人道救援都無用,「佢走咗去又返翻嚟,總有一次會好似呢個小朋友咁」,認為政局不變戰爭繼續,能夠做到的事只是很渺小。到最後陳詩瓏得出結論,明白到人道救援的目標最重要並非能否救活傷者,而是讓傷者明白到在臨死的時候有人向他們申出援手,而非孤獨地在戰場上失救而死,「至少生命曾經被重視過」。

香港紅十字會與香港電台合辦的「香港人道年獎2021」今日(15日)舉行頒獎禮,有六位不同界別的香港人道年獎得獎者及兩位香港人道新力量得獎者,得獎者除陳詩瓏醫生外,亦包括紅十字會境外志願人道義工洪正機、本港唯一一位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希望種子籃球亞洲」創辦人梁國威、「小BB安息關注組」創辦人謝美兒及「中大香港兒童眼科計劃」發起人任卓昇;香港人道新力量方面,則由「同行鳥」創辦人陳偉文及紅十字會制服團隊義務領袖何惠傑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