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研究:Omicron致病性較Delta低 打針或令病毒減弱變感冒

撰文:鍾麗霞
出版:更新:

Omicron變種病毒有驚人的傳播力,引發本港第五波疫情多條傳播鏈,但暫時嚴重個案不多。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一項最新研究發現,Omicron變種病毒的病毒複製能力和致病性較其他變種新冠病毒低,研究也解釋了病毒毒性降低的背後機制。
負責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研究發現人體因為疫苗或感染刺激免疫系統對抗病毒,因而壓迫新冠病毒基因變種試圖擺脱人類的免疫系統,但這些基因突變也同時降低病毒在肺部的繁殖效率,期望Omicron繼續循這進化軌跡,成為一種溫和、只導致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

研究人員透過一系列的細胞和小鼠模型,了解Omicron在細胞內的複製能力和致病性。 發現在人類肺部和腸道上皮細胞的實驗中,Omicron活病毒的複製量,比原始毒株(即野生型)及 Alpha、Beta和Delta等為低。與野生型病毒相比,Omicron在人類肺部上皮細胞中的複製效率大幅降低。研究顯示,Alpha、Beta和Delta變種病毒的複製水平,則與野生型相似或較高。

袁國勇研究發現Omicron病毒複製能力和致病性較其他變種新冠病毒低。(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上皮細胞覆蓋人體器官的內外表層,包括呼吸道和腸道。上皮組織負責保護、分泌、過濾,以及感覺接收等各項人體功能。

+8

研究發現當小鼠感染了病毒,Omicron在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複製,都比野生型及Delta病毒為少。對小鼠肺部組織分析,與野生型和Delta相比,感染Omicron導致肺部的炎症和損傷為低。

該研相信,全球疫苗接種策略已迫使SARS-CoV-2進入新軌跡,藉降低複製適應性以換取更好的免疫逃逸。根據這發展,疫苗接種包括額外加強針可能會進一步引導病毒突變及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