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檢疫|本港大廈屢爆垂直傳播 梁子超:劏房不宜檢疫

撰文:孔繁栩
出版:更新:

本港爆發第五波疫情,確診人數持續破百,醫院病房或爆滿。特首林鄭月娥昨日(4日)公布,竹篙灣檢疫中心將步變為社區隔離設施,供無徵狀患者隔離,不再作為檢疫中心。政府將分階段減少檢疫安排,現時要進行4日檢疫的次密切接觸者(即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將開始試行家居檢疫,下一步連密切接觸者安排也一樣,只是他們需佩帶手環,防止違規外出。

不過,本港不時因為樓宇殘舊或喉管曾作改裝,導致出現垂直傳播,病毒經喉管、煙囪效應或擾流效應等傳播大廈不同樓層。若密切接觸者或次密切接觸者在家發病,恐出現一人染疫、全幢中招情況。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家居檢疫雖然不理想,但竹篙灣有需要騰出空間治理患者。他認為劏房、曾出現垂直或橫向傳播的大廈,不適合作家居檢疫;而家居檢疫人士應每日自行快速抗源測試,並密集性進行核酸檢測。

大埔美新大廈曾出現垂直傳播。(資料圖片)

疫情爆發至今,不少個案與大廈喉管有關,本港早期公屋設計將排氣管及糞渠置於室內,青衣長康邨康美樓曾因改動喉管出現洩漏,懷疑造成病毒傳播。而麗晶花園因設計上將廚房、廁所及浴室的去水位全部接駁同一糞渠,亦曾出現大廈傳播。

青衣長康邨康美樓2020年2月11日因大廈出現垂直傳播,政府在深夜宣布安排撤離32戶07單位的居民,為疫情首例。(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病毒經煙囪效應、擾流效應傳播上層

本港大廈林立,大埔美新大廈上月出現垂直傳播需要撤離,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當時解釋,低層病毒很可能因「煙囪效應」,暖空氣經污水渠上升,當高層地渠的U型隔氣管乾涸,特別在開抽氣扇時產生較強的負壓,病毒經污水渠的空氣便感染住戶,加上由於喉管的空氣會在天井走出,高層單位有可能受「擾流效應」感染。

美新大廈由於仍有染疫居民,大廈內垂直傳播情況一直未停,本月2日再進行撤離行動。

▼2月2日大埔舊墟美新大廈部分居民撤離檢疫▼

同樣情況可見大坑東邨東滿樓,下層患者單位安裝強力抽氣扇,病毒隨暖空氣抽出屋外向上升,樓上住戶因長年不關窗,故懷疑病毒而抽入單位內傳播。

本港早在疫情爆發初期,就已出現垂直傳播情況。青衣長康邨康美樓2020年2月11日因大廈出現糞渠播毒,政府在當日深夜宣布安排撤離32戶07單位的居民,為疫情首例。

▼2月1日 深水埗大坑東邨東滿樓封區檢測▼

+12

▼2月4日 特首林鄭月娥舉行者會▼

+4

梁子超:家居檢疫存有一定風險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家居檢疫並不理想,存有一定風險,但本港確診人數持續上升,實在有需要騰出竹篙灣隔離中心治理患者。他認為若密切接觸者居住劏房、曾出現垂直或橫向傳播大廈、衞生環境惡劣大廈,便不適合家居檢疫,「如果單位改動過喉管,就更加要注意。」

梁又建議,政府應要求家居檢疫人士每日自行快速抗源測試,並密集性進行核酸檢測,檢驗深喉樣本,當及早發現患者立即移離,其他家庭人士繼續家居檢疫;同時,政府要提供清晰的「衞生資訊指引」,講解個人衞生,如何預防疾病,並規範檢疫人士切勿走入社區。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家居檢疫並不理想,存有一定風險,但本港確診數字持續上升,實在有需要騰出竹篙灣隔離中心治理患者。(資料圖片 / 林若勤攝)

▼2月4日 啟德嘉匯圍封檢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