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蜂鳴器到電子通訊 病房呼叫系統演變為患者帶來更好照顧

撰文:01醫務所 源栢樑
出版:更新:

對於有入住醫院經驗的人來說,病床旁的呼叫儀器,可算留院治療期間的「救命繩」,尤其對行動不便的病人更為重要。原來,呼叫器的雛型是以蜂鳴器發聲, 一旦有病人呼救,聲音會響徹整間病房,而演變至今,呼叫器除了可作通知之用, 更設對講功能,讓醫護人員可迅速知悉病人狀況,按所需優次作照顧。隨著科技 進步,筆者認為未來呼叫器更可結合視像儀器,為診療帶來更高效率。
撰文:資深工程師及上任工程師學會會長源栢樑

早在約半個世紀以前,本港醫院設備較為原始,病房尚未設立電子呼叫儀器,故當時病人若有需要向醫護求助,便要出動「人肉呼叫器」,即依靠病房助理等人員傳話。當時的醫院病房多屬長廊式大型病房設計,沒有太多牆身阻隔,因此病房助理多會替病人高聲呼叫醫護人員。據聞昔日亦有「俾茶錢」習慣,一般探訪的家屬會給予長駐病房的雜務員工少許「甜頭」,以確保家人留院時得到更及時的照顧,但其後隨著呼叫系統的出現,此風氣亦逐漸式微。

至60年代,本港醫院開始出現首代呼叫系統,當時是利用蜂鳴器發聲,若病人 按下開關,儀器會發出聲響而以此呼喚醫護人員,但會對同房病人帶來不少滋擾。 隨著大型病房被較小型的專科病房取代,使用蜂鳴器未必足以召喚醫護人員,其後開始出現以亮燈取代聲響的呼叫器。當病人按下呼叫按扭,其病床及病格的門上便會亮燈作提醒,在護士駐守位置亦有聲響作提示。

自80年代開始,醫院呼叫器則進一步電子化,增加了對話等功能,病人可在作出呼喚後直接告知護士其情況以簡化流程。現時的呼叫器已可連接流動裝置,即醫護人員可在手機收到病人的呼叫請求,照顧病患時可更快捷和更有效率。

現時不少私家醫院病房均設有獨立的電子屏幕,供病人瀏覽不同資訊或收看影片等,亦連接呼叫系統,病人如有需要可在屏幕上召喚醫護。筆者認為若日後能將呼叫系統連接至屏幕的鏡頭,一旦有病人作出呼救,醫護人員可即時透過鏡頭以第一時間遙距觀察病人情況,再作進一步跟進,此舉或有可能帶來私隱等爭議,但若純以技術角度來說,並非不可行之事,相信日後亦可能成為加快治療或及時救治的好幫手之一。

不過,現時疫情嚴峻,醫院爆滿,即使有先進呼叫系統都未必有足夠人手去處理,故筆者特別希望、亦感謝由國內來港支援的醫護能發揮作用,幫助舒援這緊急的疫情問題。

《01醫務所》與資深工程師源栢樑合作,逢周一推出專欄「源途有你」,分享工程與醫療的大小事。

源栢樑一直以推動工程界專業發展為己任,亦剛剛卸任工程師學會會長一職。數十年專業路途,著實值得回憶,亦深信後來者或可從中領會工程專業要點所在。源途有你,就讓大家一起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