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爆鹹水管熱點改善工程拖6年半 滲漏累停沖廁水最長7日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香港是全球首個有系統地使用海水沖廁的城市,供應網絡覆蓋全港人口約85%。《審計報告》發現,薄扶林和新界西北海水供應網絡延伸項目分別已完工約8年和6年,但超過八成臨時淡水沖廁帳戶尚未轉為用海水沖廁。
此外,水務署發現44個須進行改善工程的鹹水管爆裂熱點,但其中13個拖延多時仍未竣工,有熱點距離上一次爆喉後6.5年仍未完成。

海水供應網絡延伸工程涉及薄扶林和新界西北,審計署發現截至2021年6月,超過八成臨時淡水沖廁帳戶尚未轉為用海水沖廁。(資料圖片 / 張浩維攝)

兩區已鋪海水沖廁水供應惟八成用戶未用 每年沖820萬立方米淡水落海

最新的海水供應網絡延伸工程涉及薄扶林和新界西北,分別於2013年7月和2015年3月完成。審計署發現,截至2021年6月,超過八成臨時淡水沖廁帳戶尚未轉為用海水沖廁。2020年該兩區仍使用共820萬立方米淡水作沖廁用途(分別佔該兩個地區沖廁水總用量的40%和17%)。

審計署亦發現,其他海水供應範圍(即設有海水供應系統)內有部分用戶仍使用淡水沖廁,截至去年6月,這類臨時淡水沖廁帳戶有4,134個。

水務署解釋,轉用海水沖廁的工作耗費時間和人力,已優先處理沖廁水用量大的臨時淡水沖廁帳戶,故已轉用海水沖廁帳戶在2020年共節省3,400萬立方米淡水,分別佔薄扶林和新界西北沖廁水總用量的60%和83%。

為加快全港轉用海水沖廁的進度,該署委聘顧問就香港海水供應範圍內其餘臨時淡水沖廁帳戶進行勘查研究,約200個臨時淡水沖廁帳戶會作最優先處理,有關轉用海水沖廁的工作暫定於2024年年底或之前完成,餘下轉用海水沖廁工作會於其後數年逐步展開。

鹹水管爆裂熱點最長等6.5年未完成改善工程

水務署已辨識44個鹹水管爆裂熱點,審計署發現,截至去年4月,30個熱點改善工程已完成,但仍有約三成(14個)熱點工程仍在進行,其中13個工程在上一次於熱點爆喉後2年以上至 6.5 年尚未完成。水務署解釋,改善工程進度會視乎工地狀況及其他限制而定。

審計署亦發現,在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間,有105宗鹹水管爆裂個案,有10宗個案欠缺2至5名承建商工人。

(《審計報告》截圖)

4%鹹水管滲漏個案致停沖廁水逾一天

處理鹹水管滲漏工作方面,在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間有6,193宗鹹水管滲漏個案,估計導致海水流失量共約27.2萬立方米。審計署發現,有約三成(1,991宗)在接獲鹹水管滲漏報告後,需時2小時以上至49天關閉水掣;4%個案(217宗)因鹹水管滲漏引致的停水時間為24小時以上至7天。

水務署解釋,截斷海水供應需時頗長是因為有其他緊急個案需予優先處理、盡量減少對客戶造成滋擾、工地因其他情況或交通安排而受阻或滲漏事故發生在私人土地範圍等。

雖然水務署已推行智管網 (包括主動探測和控制滲漏措施),但智管網只覆蓋食水分配系統,沒有覆蓋海水供應系統。審計署認為,水務署需要探討運用先進科技 (例如智管網)監測海水供應系統的可行性。

過往地下鹹水管爆裂情況,大量黃泥水湧出路面。(資料圖片 / 陳永武攝)

水署處理投訴及申請緩慢

在處理海水供應系統投訴,水務署指,會在切實可行情況下,盡量於30日內向投訴人具體回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間,該署接獲2,544宗投訴。惟審計署發現,截至去年3月,有68宗投訴涉及投訴管理系統數據輸入問題,如沒有記錄處理投訴跟進行動和完成日期;607宗需時1個月以上至12個月才完成跟進,47宗投訴尚未完成,當中27宗已接獲相關投訴1個月至9個月。

水務署自2013年7月起推行優質沖廁水計劃,截至去年9月,只有2幢政府樓宇參與計劃。截至去年3月,水務署尚未完成處理176宗新申請,涉及876幢樓宇,有約六成申請已收到6個月至17個月。水務署另接獲240宗續期申請,涉及784幢樓宇,近四成相關申請已收到6個月至13個月。

審計署建議,水務署加快為海水供應範圍內,包括薄扶林和新界西北的用戶轉用海水沖廁,並盡早跟進海水供應系統投訴,同時採取措施確保準確及適時更新投訴管理系統內的投訴資料。審計署又建議,水署要致力鼓勵更多樓宇參與優質沖廁水計劃,盡快完成處理該計劃申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