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5周年|房策「活字典」看盡樓市興衰:政府係災難幕後黑手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上樓難」的哀歌由回歸前便奏起,回歸25年,本港樓市亦一同走過四份一世紀,歷經大起大落後一直攀上「高處未算高」的境界,一般家庭的公屋輪候時間更已升至逾6年。作為香港房屋政策的「活字典」、回歸前便擔任房委會委員的公屋聯會會長王坤,看盡樓市興衰,慨嘆「房屋問題我覺得係陰魂不散」,直指是引致社會慘劇的根源。
他直言政府是房屋災難的「幕後黑手」,不僅輕視房屋政策的問題,更親手打爛公屋「三年上樓」承諾:「為咗托住個市,係犧牲咗好多基層上樓權益!」他直斥政府近年的房策新招僅為「虛言」,亦直指候任特首李家超未有明確招數「拆彈」,認為香港房屋問題令中央未能放心要「打開口牌」,迫令新一屆政府解決基層的住屋困境。

+2

卸任逾10年、去年才重掌公屋聯會會長一職的王坤,回歸前已出任房委會委員,及後在2018的「土地大辯論」中被委任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回歸25年間看盡本港樓市風浪,他不禁慨嘆:「房屋問題我覺得係陰魂不散、揮之不去,其實幾十年嚟,97前後到而家為止,都係一個老大難問題…」

曾住板間房 已慶幸棲身之所

出身基層的王坤,小時候已瑟縮板間房,連獨立廁所亦欠奉,但他形容自己有棲身之所已是「小確幸」。他憶述回歸前曾接獲單身女子求助,稱慘遭迫遷卻上樓無期,欲跳樓自殺。這種個案對他而言只是社會的冰山一角,因為「上樓難」衍生出一連串社會慘劇,25年過去,港人要「有瓦遮頭」似乎可用「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總結。

受惠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的「八萬五建屋計劃」,一般家庭公屋輪候時間由1998年的6.6年跌至2005年的1.8年「谷底」,惟「八萬五」推出一年後便「唔提就唔存在」,其後為樓市止瀉更停建居屋、減少公屋供應等,惡果卻是過去十年公屋輪候時間不斷攀升,今年首季更升穿6年大關,直迫回歸時的高位。

在王坤眼中,樓市不斷升溫的幕後黑手,就是把解決房屋問題掛在口邊的政府本身,更直斥政府「說一套做一套」,將利益傾斜至地產商,「(政府)為咗托住個市,係犧牲咗好多基層上樓權益!」令他更氣憤難平的是,公屋三年上樓由施政承諾變成空談,淪為「長遠目標」,連時間表、路線圖亦欠奉。

王坤指在土地大辯論時,土地專責小組完成五個月諮詢後,特首林鄭月娥邀請到禮賓府開會,惟對方卻當房屋問題「冇到」,令他氣憤難平。(盧翊銘攝)

他憶述在土地大辯論時,土地專責小組完成五個月諮詢後,特首林鄭月娥邀請到禮賓府開會,惟對方卻當房屋問題「冇到」,「我都未坐低佢就講喇:『今日重點,大家講下土地政策得喇,房屋政策問題我哋政府已經搞掂曬,係冇問題。』嘩!我嬲到成個人彈起身,有冇搞錯?」

王坤直言,公屋的真實輪候數字,肯定遠超房署公布的6.1年,因為房委會除了在一般家庭剔除單身人士外,更推出「預先編配」單位,但最長可達9個月才獲派鎖匙上樓,他直言「搵笨」。

房屋的種種問題,連他這名年屆七旬的「房策老鬼」亦深受住屋之苦。王坤在1997年「摸頂」購入將軍澳居屋廣明苑,曾為樓奴的他,卻無法令兒子置業。其子近年誕下兩名孫兒後卻無力買私樓,過去十年都抽不到居屋,現時一家六口擠在其500呎單位,其家庭經歷如同社會的寫照,市民更被迫愈住愈細,連居屋也出現「劏盤」。

香港政府再次換屆,王坤認為樓市的良藥,可能是回歸時期的房屋署署長苗學禮提出的「旋轉門理論」,透過「夾屋」、租置屋邨等計劃,協助居於公屋及合資格市民置業,加快公屋單位流轉。

運房局局長陳帆三番四次提到,已找到350公頃土地去滿足公營房屋需求,看似是「轉角」的曙光?王坤卻指政府過往已不斷「篤數」,到底未來土地供應是否能及時「應市」仍是個大問號:「佢搵齊咗,唔等於有現成嘅熟地喎!」

他續指,即將上任特首的李家超,政綱隻字不提「三年上樓」承諾,「大佬,你任內嗰五年,我相信佢做唔到,睇供應都知道,但起碼你有目標得唔得啊?你長遠啲十年目標做唔做得到三年上到樓承諾呢,總之定出一個時間表、路線圖、細節圖。」

王坤只對中央打「開口牌」有信心,「我覺得有少少安慰就係,中央出咗手,又或者出口啦,定個目標就係,你要消滅劏房、板間房,即係包括中央嚟講都覺得,如果單靠個特首,或者佢嘅管治團隊所謂去定一個長遠目標呢,都唔夠堅實,所以有啲野嚟講,阿爺親自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