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放榜|男拔誕5狀元 狀元睹「香港繁榮背後一面」決心留港從醫

撰文:黃煦緻
出版:更新: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今日(6日)放榜,今日本港總共誕生93名滿分「狀元」,比去年少37人。其中,拔萃男書院有5名滿分狀元,而獲44分的「榜眼」及43分「探花」各有13人。雖然狀元人數不及去年,拔萃男書院校長鄭基恩認為,今年仍是「豐收的一年」,該校IB考生平均分達42分,為歴年最高。

今年男拔的5名狀元及13名「榜眼」中,有13人決定到外國讀書。惟狀元之一的陳子朗表示,決心留港修讀醫科。他指,因過去參與義工服務,見盡「香港繁榮背後的一面」,觸發他留港從醫的理想。

+1

狀元心得︰靠自律 做好時間管理

今年IB仍在疫情下進行,鄭基恩表示,學生在近幾年經歷社會事件及新冠肺炎,學生要時常在實體及網上授課之間「變陣」,但仍無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並考獲好成績。今年該校有60人應考IB,平均分達至42分,比全球約30分的平均分更高。

今屆IB狀元陳子朗表示,網上授課對他們造成影響,需靠自律「上堂唔會畀其他嘢影響」,亦會做好時間管理,安排時間休息。

狀元李睿正表示,自己紓緩壓力的方法就是玩音樂,尤其愛拉小提琴,笑言「唔想讀書就練琴。」

狀元留港讀醫︰在繁榮背後 仍然有人需要我哋幫助

至於是否計劃會到外國升學?狀元李睿正、楊皓鈞及孫睿橋,將分別到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及倫敦國王學院升學。李睿正表示,到外國讀書可擴闊視野,探索不同文化,直言「最緊要係認識世面。」

五位IB狀元之中,有兩位就表示會留港修讀醫學。其中陳子朗指,希望到中大或港大讀醫,在疫情中的種種抗疫知識及經驗,更加堅定其從醫的決心。不過他說,一開始自己並非以讀醫為目標。他表示,幼時父母經常播放動物紀錄片,開始對生物學產生興趣。惟長大後,身為藥劑師的父親經常與他分享及討論有關醫學知識,加上經常在校外參與義工服務,因此決定「改行」讀醫之路。

陳憶述,一次派飯予露宿者的經歷,令他親睹「香港繁榮背後的一面」,徹底顛覆其認知,觸發他留港從醫的理想。當時他眼見露宿者的居住環境惡劣,有些露宿者更有吸毒,他形容當時是第一次感受到香港貧富懸殊的嚴重,「在繁榮背後,仍然有人需要我哋幫助。」

另外,問及今年學校老師及學生的流失率,鄭基恩表示,學校老師的總人數為150人,3位循BNO簽證計劃離開,而退休或去外國的老師合共約有6至7人;至於該校學生總人數為1,400人,現在有1,380人留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