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港大研究:男性及30歲以下人士第二針復必泰心肌炎風險較高

撰文:黃煦緻
出版:更新:

本港疫情持續,港大醫學院團隊首次運用大數據,分析兩款疫苗接種每劑次後的反應,發現復必泰及科興出現心肌炎的粗發病率分別為18.94和5.22,即前者出現心肌炎比率較後高出約2.6倍,當中男性及不足30歲人士接種第二劑復必泰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的風險略高於其他群組。此外,港大推斷,每10萬人接種科興及復必泰後,就分別會有4.8宗個案及2宗面癱個案。

▼8月28日 彩雲社區中心舉行長幼新冠疫苗接種日▼

+2

港大早前收集衞生署及醫管局數據,並分析接種者針後第二周及第四周的情況。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黎子駿指出,研究期間公立醫院共錄得1,213名因心肌炎而住院患者,排除以往曾有心肌炎病歷史及心肌梗塞患者,確定1,029人為突發心肌炎患者。

第二劑復必泰14日內心肌炎發病率為未打針10.81倍 比第一及第三針高

團隊又再排除107名研究期間確診人士,對比922名心肌炎患者自身在接種疫苗前後的情況,發現接種第二劑復必泰一至14日後,心肌炎發病率是未打針的10.81倍,而接種第一劑為4.48倍、接種第三劑則是4.72倍。

團隊發現,復必泰及科興出現心肌炎的粗發病率(每100萬劑的比例)分別為18.94和5.22,其中接種第二針復必泰的發病率在三針之中最高。至於接種科興出現心肌炎的風險則相約。而28日內曾接種復必泰人士,出現心肌炎的機率是無打針人士的3.91倍。而男性及年齡不足30歲、打兩針者出現心肌炎的機會較高。

港大醫學院團隊成員,左起: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助理教授(兼藥理及藥劑學系)尹旭輝、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陳慧賢、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黎子駿。(港大提供)

港大推算每10萬人接種科興及復必泰 分別有4.8宗及2宗面癱個案

研究團隊亦分析在2021年2月23日至5月4日期間接種首劑疫苗者的情況,當中約98萬人。其中28人接種科興,及16人接種復必泰後出現貝爾面癱。研究推斷,每10萬人接種科興及復必泰後,就分別會有4.8宗個案及兩宗面癱個案。不過,港大醫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助理教授(兼藥理及藥劑學系)尹旭輝強調,結果雖反映接種科興或復必泰後出現貝爾面癱的總體風險增加,但接種疫苗的效益大於風險。

▼直擊享維港海景啟德方艙醫院▼

+14

另外,團隊亦研究60歲或以上長者接種科興後的不良反應,發現長者接種第一劑和第三劑的科興後21天內發生不良事件的風險沒有顯著增加。然而,接種第二劑科興後,出現過敏反應的風險增加,發病率比率為2.61,即每100萬人中有六宗個案。至於其他不良事件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沒有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