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隱署首8月接403宗詐騙查詢投訴 部份借疫情呃資料 設防騙熱線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近年詐騙案日益猖獗,多名市民誤墮電話騙案而喪失上千萬元。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今日(13日)表示,今年首8個月接獲403宗有關套取市民個人資料作詐騙用途的查詢及投訴,個案有上升趨勢,故即日起設立「個人資料防騙熱線」3423 6611,專責處理懷疑誘騙個人資料的查詢或投訴,並呼籲市民發現其個人資料被盜用,應盡快報警求助。

私隱專員公署設立「個人資料防騙熱線」3423 6611, 處理懷疑誘騙個人資料的查詢或投訴。圖為私隱專員鍾麗玲。(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提供)

私隱專員公署表示,今年1月至8月,分別接獲386宗及17宗有關套取市民個人資料作詐騙用途的查詢及投訴,涉及個案除冒認公安、冒認速遞公司,更有騙徒冒認衞生防護中心人員,聲稱事主確診呃資料,相關個案包括:

.冒認衞生防護中心人員:聲稱事主確診,或因接觸確診者而成為密切接觸者,需要隔離,從而套取個人資料。

.冒認公安:騙徒道出事主的姓名及身份證號碼後,聲稱事主已捲入走私疫苗或洗黑錢案,並將電話轉駁至另一名偽冒公安的騙徒,從而套取個人資料。

.冒認速遞公司職員:提供一條與速遞公司網站相似的連結,要求事主提供其住址以派遞郵件,並先為郵件付款,繼而收集事主的信用卡號碼及姓名等資料。

鍾麗玲︰若收到不明來歷或可疑電話 應「停一停、諗一諗」

私隱署指,有見近日透過偽冒電話、電郵或短訊誘騙個人資料的個案上升,故今日起設立「個人資料防騙熱線」3423 6611,處理懷疑誘騙個人資料的查詢或投訴,而市民若發現其個人資料被盜用並涉及刑事罪行,亦應盡快報警。

私隱專員鍾麗玲形容,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但目的均是盜取市民的個人資料圖利或行騙,她呼籲市民若收到不明來歷或可疑電話、電郵或手機短訊要求提交個人資料時,必須提高警覺,切勿隨意披露任何個人資料,應「停一停、諗一諗」,並考慮聯絡相關部門或機構核實來電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