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欺凌|調查揭三成受害人曾萌自殺念頭 三成人有傷害他人想法

撰文:洪芷菁 馬煒傑
出版:更新:

東華三院青少年及家庭服務部「香港學生網絡欺凌現象」調查發現,近兩成學生過去一年曾受網絡欺凌,當中三成受網絡欺凌者中曾出現自殺念頭。被欺凌者固然要支援,但該機構指網絡欺凌者的精神健康困擾同樣值得關注,調查發現近半成人有復仇心態,欺凌他人是為了教訓或懲罰對方及支援被網絡欺凌同學或朋友,亦有欺凌者低估了帶給別人的傷害。

東華三院青少年及家庭服務部於11月10日發布有關網絡欺凌對中小學生影響的調查結果。(余俊亮攝)

近兩成受訪高小及中學生過去一年曾遭網絡欺凌

東華三院青少年及家庭服務部於2022年9月期間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有關香港學生網絡欺凌現象調查,收集了276名高小學生及556名中學生一共832份問題。結果發現,近兩成(19.2%)學生表示曾在過去一年受到網絡欺凌,在中一學生中更有三成半(35%)曾受到網絡欺凌,中五及中四亦分別有32%及31%。

被欺凌者的精神健康困擾,出現壓力及焦慮症狀,有三成的學生表示曾有自殺的念頭,亦有29%表示曾有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的念頭,有60%學生表示被欺凌後感到消耗很多精神,58.75%感到忐忑不安,55.63%學生會憂慮一些令自己恐慌或出醜的場合。

被人重複用粗言辱罵是最常遇到的網絡欺凌方式

在中學生中,最常遇到的網絡欺凌方式是被人重複的用粗言辱罵自己,有51.9%、亦有49.4%學生表示曾被人散播謠言,值得留意的是曾被人張貼令人威到尷尬或不雅的照片的學生亦有38.1%。

六成被欺凌者沒求助

東華三院心瑜軒主任周鈺山指情況反映除了以網上攻擊性的言論外,其他照片等亦是常見欺凌媒介。調查亦指出,受到網絡欺凌的學生求助率偏低,在160 個被欺凌者當中,六成受訪學生表示從來不向警方、師長或社工及家人尋求協助,反映被欺凌者求助動機低;亦有71%被欺凌學生表示曾以報復的方法回應網絡欺凌,反映學生未有使用正確處理方法應對網絡欺淩。不過亦有48%受訪學生表示會尋求朋輩協助,反映提升朋輩間作出正面支持,幫助學生為受欺凌學生作出正確支援是重要工作。

欺凌者精神健康同值關注 逾48%因報復心態作出欺凌

除欺凌者外,曾作出網絡欺凌學生的精神健康同樣值得關注,當中七成一的網絡欺凌者曾經被網絡欺凌,而有48.6%學生作出網絡欺凌行為的原因是為了教訓或懲罰對方,反映不少欺凌者以報復心態去進行欺凌,結果或會造成惡性循環,加深欺凌現象。另外亦有24.3%學生表示貪玩或無聊欺凌其他人。另外,亦有22.9%學生指不認爲會給對方帶來傷害,周玉山指出不少學生輕視網絡欺凌為被欺凌者帶來影響。

東華三院心瑜軒主任周鈺山指不少學生輕視了網絡欺凌為被欺凌者帶來的影響。(余俊亮攝)
文先生認為應將網上當作現實,不應因為網上匿名便進行欺凌。(余俊亮攝)

男友將女友放上網「公審」 女方變疑神疑鬼 男方亦後悔

曾在網上見到一宗欺凌事件的文先生分享指,他認識的一對情侶,男女方分別是一次網絡欺凌的欺凌者及被欺凌者,當時男方因不憤女方一些行為將她上網上「公審」,結果事件經轉載不停發酵到不可收拾地步,對女方造成嚴重心理壓力,她由開朗變得疑神疑鬼,男方亦十分後悔,文認為應將網上世界當作現實:「現實唔做嘅嘢,就唔好網上去做,不應因為網上係匿名就進行欺凌。」

網絡欺凌旁觀者對欺凌事件態度被動

四成三(43.2%)受訪學生曾經瀏覽有關網絡欺凌的事件,其中六成七(66.9%)學生表示會「拒絕瀏覽/轉載」或「當作沒看見,不予理會」。另外,近一半(48.8%)學生表示會繼續留意事件發展,近三成 (29.7%)會拒絕轉載及會將有關訊息/圖片轉寄給其他人 (27.4%)。整體數據反映,逾六成半學生對網絡欺凌事件採取較被動態度,反映有需要加強旁觀者教育。

逾半學生認為需加強網絡欺凌預防教育

有四成三(43.8%)學生擔心自己成為被網絡欺凌的對象,反映網絡欺凌問題會對學生帶來壓力及焦慮。五成五(55%)學生建議應教育學生有關網絡欺凌的影響,宣揚網絡關愛的文化。五成一(51%)學生認為應加強在學校推行網絡安全教育活動,提升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青少年及家庭服務部部門高級經理鍾燕婷,就網絡欺凌問題提出五點建議包括強化預防教育 提升學生面對網絡風險的能力、加強旁觀者教育提升正向朋輩支援、建立家庭和諧氣氛 提升家長對網絡欺凌的關注及處理技巧、促進網絡非暴力溝通 建立健康正面的網絡文化,另外亦有需要促進線上線下平衡生活及健康使用電子屏幕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