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倡處方別嘌醇前需基因測試 醫管局:明年初醫生系統加入提示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76歲患腎病的許女士服用別嘌醇(Allopurinol)一個月後身體開始出現紅疹,終因惡化成「毒性表皮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rcrolysis,TEN),不敵病魔離世。事實上,相關事件並非孤例,醫管局早在2012年已提到相關藥物有56000分之一的機會可能出現「史提芬強生綜合症」(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或TEN,惟醫管局專家委員會當時檢視後認為無須為病人安排基因測試。

至悲劇發生,醫管局專家委員會成員才在上周三(9日)檢視有關做法,並計劃明年初在「臨床醫療管理資訊系統」(CMS)加入提示,讓醫生為未服用過別嘌醇的病人安排基因測試,及確保病人在不同診所求診時,若有需要可獲安排處方替代藥物。

已過身許女士的女兒蔡小姐在得知醫管局將更新指引後一度飲泣,但認為如非強制醫生安排基因測試仍有風險,「如果醫生突然一時失憶,無安排測試,令到再有人犧牲就好唔值得!」

本港多個研究結果均證HLA-B*5801基因的病人服用別嘌醇,會較其他病人高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建議處方藥物前先做檢測。蔡小姐表示,事發後上網查資料才得悉事件,質疑為何醫管局未就藥物為病人檢驗基因,「一百個萬人會有一個因為咁而死亡,都係人命。人命嚟架嘛,唔係死物吖嘛。」她又表示,現時已有新藥Febuxostat治療痛風,不理解為何醫管局仍要使用有風險引致嚴重併發症的別嘌醇。

記者曾向醫管局查詢,過去五年局方接獲因服食別嘌醇而出現SJS及TEN的數據,惟醫管局回覆僅指,根據2018年專家委員會的報告,有關罕見嚴重副作用的發病率為0.12%,即一千名病人中大約有一名病人發病。醫管局藥物安全委員會主席蘇詠儀其後解釋,由於有其他藥物都會觸發相關嚴重併發症,故未有細分其併發症是由那一種藥物引致。

不過,翻查醫管局2012年11月出版的《藥物安全期刊》,提到早前有兩名公立醫院病人因服食別嘌醇藥物,導致皮膚產生嚴重副作用,其過敏徵狀與基因相關。衞生署回覆查詢時亦有指,根據現存記錄,曾收到3宗涉及懷疑服用別嘌醇後出現SJS及1宗出現TEN的呈報。值得注意的是,衞生署的藥物安全監測系統是依賴醫護人員自願呈報或藥劑業界按相關指引呈報,故相關併發症的比率或被低估。

醫管局藥物安全委員會曾在2012及2018年會檢視處方藥物的程序,但當時認為未有足夠臨床數據支持處方藥物前須為病人安排基因測試,但醫生可按病人臨床情況安排所需測試。至許婆婆的悲劇發生,醫管局藥物安全委員會在上周三(9日)再開會討論相關流程,建議在臨床醫療系統加入新的提示功能,如果病人未服用過別嘌醇,系統會提示醫生安排基因測試評估。另外,醫管局會加強對醫護及病人的教育,亦會確保病人在不同診所求診時,有需要時均可獲安排處方所需的替代藥物。

醫管局藥物安全委員會主席蘇詠儀(左)指出,現時每年會新處方別嘌醇比6000至8000個病人中,只有近6000人有做基因測試。(資料圖片/醫管局提供)

蘇詠儀承認,現時每年會新處方別嘌醇比6000至8000個病人中,只有近6000人有做基因測試,未來會與兩間大學合作,增加檢測率,務求市民可以在數星期內有檢測結果。她同意這次事件趨化委員會開會討論改善流程,但強調委員會有定時參考其他國家或地區處方別嘌醇藥物的最新做法及審視醫療科技及藥物療效等不同範疇的最新數據,以適時檢視及更新處方別嘌醇的程序。

她又指,現時醫管局處方別嘌醇藥物的程序,與其他亞洲區內以華人為主的國家或地區,如新加坡的做法相類似。她強調,雖然帶有HLA-B*5801基因會比其他患者多40倍機會出現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但其他患者亦並非沒有機會出現相關併發症,「有HLA-B*5801基因嘅1000名病人有0.7個病人發病,但係無依個基因嘅都有0.3個病人發病。」

醫管局補充, 相信有關個案是一宗罕見的嚴重藥物不良反應事件,理解公眾對藥物安全的關注,會繼續採取不同措施及定期檢視處方藥物的程序,亦會繼續透過不同方法,包括安排培訓、講座、定期出版藥物安全刊物等,提醒醫護人員有關藥物安全的最新資訊。

蔡小姐在得知醫管局將會更新指引後一度飲泣,但認為如非強制醫生安排基因測試仍有風險,「如果醫生突然一時失憶,無安排測試,令到再有人犧牲就好唔值得!」她擔憂,只要有一個醫生向公公婆婆説「一百萬人只有一兩個可能會有併發症」,患者就很有可能不會做檢測,故認為應規定醫生在向患者提高機率低的同時,亦要展示最嚴重TEN死亡照片,讓病人知道「真的有事後的嚴重後果。」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醫管局亦要增加病人的教育,讓病人得知相關藥物的風險。(資料圖片)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則認為,醫管局今次事件反應快,「但好可惜係有人因為咁而死先去檢視。」他認為,今次的檢視尚算全面,認為有助醫生明白到處方藥物的風險,惟亦同意死者家長說法,現時指引難以監察醫生會否安排病人做檢測,「CMS系統本身都有好多嘢彈出嚟,醫生未必留意到。」他表示,醫管局亦要增加病人的教育,讓病人得知相關藥物的風險,「如果病人識得去問,會多一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