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虐待兒童會接168宗懷疑虐兒個案 6至8歲高危 停課加劇矛盾

撰文:鄧康翹
出版:更新:

懷疑虐兒個案近年時有所聞,防止虐待兒童會今日(17日)公布2021/22年度求助數據,合共收到1,136宗查詢及舉報,較上年度940宗升近420宗,當中168宗、即15%為懷疑虐兒個案,按年跌16%。

在68宗懷疑虐兒個案中,涉及202名懷疑被虐兒童,他們最多是介乎6至8歲,防止虐待兒童會指,學前至小學階段多兒童疑遭虐待,可能與家長面對子女選校壓力、擔心子女成績未能達至學校要求有關,疫情下停課兒童未能參與課外活動,只能困在家中,亦激化親子矛盾。

防止虐待兒童會11月17日公布最新虐兒數據。(鄧康翹攝)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黃翠玲表示,1,136宗的查詢及舉報只是冰山一角,未足以反映實際情況,她指出除了關注兒童所受的身體虐待外,大眾亦需要關注兒童受心理虐待個案,擔心有更多的隱藏個案在社區中未被發現。

在168宗懷疑虐兒個案中,共涉及202名懷疑被虐兒童,他們最多是介乎 6至8歲,有 54 人(27%),其次是 3 至 5 歲,有 43 人(21%),年齡在 9 至 11 歲的也有 36 人(18%)。

黃翠玲分析,兒童大多在學前教育至小學的階段受到虐待,原因可能是家長面對子女選校的壓力、擔心子女成績未能達至學校要求,造成親子間的矛盾激化,加上疫情停課及提早放暑假,兒童未能參與課外活動,只能困在家中,以致兒童有較長時間接觸網絡遊戲,促使親子衝突加劇。

她認為在疫情期間,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被虐情況同樣值得關注,因受疫情影響下學校和社區資源減少,父母和照顧者的照顧壓力增加,同時讓兒童處於隱藏危機中。

另外,個案中,身體虐待佔逾六成57%(96宗),較去年上升約9%;疏忽照顧20宗(12%)心理虐待23宗(14%)、性侵犯及疏忽照顧分別有 20 宗(12%)及 17 宗(10%)佔 12宗(7%),各佔近一成。

七成施虐者是家庭成員 體罰可造成兒童以暴制暴

黃翠玲指,有家長認為體罰可有效管制兒童負面情緒或行為,但實際只會造成親子關係疏離,兒童更有可能學會「以暴制暴」造成惡性循環。強調嚴重的體罰會使兒童致死。在168名懷疑虐兒者中,近七成(183名)是家庭成員,反映越親近的人越有可能向兒童施虐。

社會嚴重忽視羞辱、孤立等心理虐待個案

防止虐待兒童會今年度錄得20宗心理虐待個案,比上年度少10宗。黃翠玲認為,心理虐待包括羞辱、驚嚇、孤立、剝削及漠視兒童的情緒反應等,容易被社會嚴重忽視,原因是很多人都難以辦識,或是輕視其嚴重性,因此較少人舉報。

倡盡快落實強制舉報虐兒機制

防止虐待兒童會促請政府接納發法改會建議,訂立針對虐兒的「沒有保護罪」,提高現時《侵害人身罪》的刑罰、盡快實行強制舉報懷疑虐待兒童、立法全面禁止體罰等。問到對政府在2023年訂立強制舉報虐兒個案機制的看法,防止虐待兒童會主席張志雄表示:「喺現階段希望專業人士能加強培訓,學會辨識懷疑虐兒同作出舉報,提高對細路仔嘅保障。」黃翠玲則預料,隨著未來立法強制舉報虐兒,舉報數字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