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式偽冒虛擬資產平台騙投資者2000萬 50歳女子IG交友失1500萬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近年網上騙案愈趨猖獗,不少騙案已滲入投資虛擬貨幣成份。警方在2022年首10個月共錄得1,309宗網上情緣騙案,涉款5.78億元,較2021年同期大增兩成,逾一半個案的騙徒會假扮投資專家,誘騙受害人作出虛假投資,尤其是虛擬資產投資,當中單一最大金額個案為在Instagram結織「男友」的約50歲女子,3個月內被騙走1,500萬元,當中1,000萬元更是借貸所得。
類似情況亦出現在網上投資騙案,警方在同一時間共錄得1,503宗個案,按年急增九成,而受害人損失的資產合共達7.7億元,按年飆升1.05倍,涉款最多的個案達2,000萬元。警方指,發現有關騙案屬集團式經營,會仿冒現有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並會同時進行網上情緣、投資、求職等多個範疇的詐騙,部份成員更身處海外,亦會在短期內將騙款匯走,增加警方調查的難度。

區塊鏈合規專業人士協會法律顧問吳文謙(左)、網罪科警司范俊業(中)、網罪科總督察葉卓譽(右)。(林穎嫺攝)

飲食業男子網交「女友」投資虛擬貨幣失18萬元

現時約50歲的李先生(化名),本身是一位餐飲從業員。他表示,去年9月初有一位「女士」在Facebook添加他為好友,二人隨後轉到WhatsApp聊天,對方隨後聲稱在美國從事電腦伺服器相關的工作,並能取得虛擬貨幣投資的相關消息,自己已多次獲利,邀請他加入投資賺錢。

在對方多番遊說下,他便打算「試少少」,在一個假冒虛擬貨幣交易平台「Tidex」的網站開戶,並根據指示,轉帳到一個本地銀行戶口,以購買穩定幣「USDT(泰達幣)」,再以此投資名為「Sushi」的處擬貨幣。

他最終分4次轉帳合共18萬元,該偽冒平台顯示,頭幾次投資均獲利,在半個月便賺取到6,000至7,000美元(約46,879至54,692港元),惟隨後平台顯示,「Sushi」突然暴跌九成,他在短短10分鐘內「斬倉」止蝕,在平台的存款由3萬美元(約234,397港元)輸剩僅2,000美元(15,626港元)。他在去年12月初向平台申請領取餘款,惟翌日卻被取消戶口,無法再登入,最終發現自己誤墮騙局,報警求助。

網上情緣騙案宗數跌但金額升 涉款5.78億元

根據警務處的數字,2022年首10個月共錄得1,309宗網上情緣騙案,較2021年同期下跌4.6%,惟受害人合共損失的款項卻增加近1億元,達至5.78億元,升幅達20%。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范俊業分析指,網上情緣騙案個案宗數下跌,並非因為騙徒數字下跌,而是因為騙徒的犯案手法有改變。

網上情緣嘅騙案數字微跌,並唔係因為騙徒數字下降,而係騙徒更加趨向假扮專業嘅投資專家去行騙,而佢投資一啲虛擬、假嘅產品,目的就係用唔同借口,要求受害人匯款,咁佢要攞受害人嘅信任,其實佢係投資得更多時間,先至可以遊說到受害人去匯款同畀錢。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范俊業

他續指,留意到現時有一半騙徒會假扮專業投資者,尤其是處擬資產的投資專家,受害人與其建立情侶關係後,騙徒便會以「低風險、高回報」,誘使受害人進入假冒的投資平台匯款投資,最終墮入「殺豬盤」騙局。

中女被騙1500萬元 13歳童亦失7000元

根據警方資料,去年單一最大金額個案,損失金額高達1,500萬元,事主為約50歲的女子,去年5月在Instagram認識到一名「男士」,並被誘騙她投資USDT期貨,隨後分46次轉帳到30個本地戶口,被騙的1,500萬元中,只有500萬元為其個人存款,餘下的1,000萬元更是借貸所得。事主在3個月後,欲取回投資金額卻被多番拖延,才感墮入騙局,最終報警求助。

至於年紀最輕的個案,事主為13歲男童,去年中在Instagram認為一名「女學生」後,對方聲稱很窮,他便伸出援手,借出7,000元積蓄,轉帳到對方的銀行戶口,對方隨後銷聲匿跡。

網上投資騙案宗數及金額都飆升一倍 涉款7.7億元

網上投資騙案的情況更加嚴重,單是去年首10個月已錄得1,503宗,較去年同期飆升90%,亦是近4年最多,涉及款項高達7.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05%,有關個案中,與虛擬投資相關的佔70%。

警方去年接獲的網上投資騙案,單一最大金額案件涉款達2,000萬元,較情緣騙案多500萬元。

女經理被偽冒平台騙投資虛擬資產 損失2000萬元

事主為40多歲位職公司經理的本地女子,她在WhatsApp接獲聲稱是其小學同學的電話,邀請她到偽冒平台投資虛擬資產,她最終上當,先匯款450萬元投資。她隨欲取回存款,惟平台聲稱要付行政費、利得稅等,要再存入1,500萬元,她未幾與朋友商討後,才發現自己被騙。她被騙去的2,000萬中,1,800萬元為個人儲蓄,另有200萬元為借款。

有關投資平台的仿真度極高,有線上服務員指導受害人開設戶口或將資金轉到騙徒的銀行戶口/電子錢包,亦會營造出獲利的交易情況,讓受害人誤以為賺錢,便投放更多資金,惟當受害人欲套現時,有關平台便會以不同借口,包括要行政費、手續費和罰款等,以拖延受害人提取資金,最終捲款潛逃。

不少受害人傾家蕩產 更甚者有自殺傾向

范俊業指,不少受害人被騙走整份退休金,甚至是畢生積蓄,更嚴重者更會四出向親友借錢或將物業按揭套現,「最後傾家蕩產,有啲更加嚴重係患咗抑鬱症,又或者係有自殺傾向,係長期都走出唔到呢個被騙嘅陰霾。」

區塊鏈合規專業人士協會法律顧問吳文謙(左)、網罪科警司范俊業(中)、網罪科總督察葉卓譽(右)。(林穎嫺攝)

警方就網騙共拘589人

警方2022年內已就網上騙案進行超過20次拘捕行動,拘捕589人,牽涉881宗騙案,涉款高達4億元,被捕人士包括學生、家庭主婦、運輸工人、文員等,涉及各行各業,他們涉嫌干犯網上情緣、投資、求職、網購、電話騙案等,部份人亦曾借出個人銀行戶口協助犯罪集團洗黑錢。警方調查發現,有關集團有骨幹成員,亦會同時從事不同類似的網上詐騙活動。

范俊業續指,警方在調查網上騙案面對很大的挑戰,尤其在網上罪行跨境性高,部份涉案人士更身處境外,而且犯罪集團一般很快會將收到的騙款轉到境外,故難以追查;而涉及交友和投資平台的案件,相關平台的服務供應商未必願意即時合作,又或者有保存完整資料。他呼籲市民,若在網上交友或投資,均要保存完整紀錄,以免日後受騙時無法追查。

警方就投資虛擬資產提出7大建議:

1/ 提防網上認識的「高富帥」或「白富美」推介投資項目
2/ 切勿下載不明來歷的應用程式
3/ 切勿輕信在社交平台發放的「內幕消息」
4/ 切勿將本金轉帳至個人名義的戶口
5/ 在投資虛擬資產前,應充份了解相關產品特性和資訊安全風險
6/ 在投資虛擬資產前,應充份了解當地法規和投資風險
7/ 提防回報高得不切實際的投資計劃

為打擊罪案,警方將會在今年1至3月舉行「全城守網」網絡安全運動,以加強防罪宣傳包括:

.2月18,於西九龍文化區舉辦「全城守網嘉年華」
.於今年第一季推出「防騙視伏器」手機應用程式版本
.宣傳車走遍全港18區空傳滅罪訊息
.專為中小學設計學校講座,提升學生數碼素養和認識網絡陷阱
.各大社交平台和線上平台推廣防騙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