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焚化爐I.PARK1鍋爐真身曝光 預製組件重6,000噸運輸耗三天

撰文:陳葆琳
出版:更新:

全港首座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超級焚化爐「I.PARK1」預計於2025年落成,第一個巨型機電設備組件已於2月12日運抵本港。該組件重約6,000噸,為I.PARK1六個鍋爐焚燒組件的其中一個,屬同類型組件全球最大之列,由珠海預製工場橫跨150公里,送至石鼓洲外海人工島工地,單計運輸時間已耗時三日,而這種付運方法亦是香港初次嘗試。

目前承建商正繼續基建設施及組裝工作,包括安裝儀器及接駁電力系統。環境保護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鄧偉權指,「組裝合成」建築法的好處是可以提升成本效益,令多項工程可以同時進行。他預計,I.PARK1餘下11個組件可於今年第三季前全部運抵香港。

+6

I.PARK1共有12個巨型機電設備組件,包括6個鍋爐焚燒組件,6個煙道氣體處理系統組件,總重量達5萬公噸,相當於約5座法國埃菲爾鐵塔的鋼結構重量,承建商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於珠海製作主要機電設備組件,並由躉船運輸過來人工島以完成裝嵌。

環保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鄧偉權指,海上運輸須選擇低風浪、天氣良好的情況進行,並密切留意過程突變,今次運送須先使用「自走式模組化運輸車」 ,把鍋爐焚燒組件由珠海預製場運載至躉船,航行24小時、跨越150公里路線後,躉船需時約5小時成功繫泊於人工島,來到人工島再花6小時安排組件上岸,並使用6輛特製運輸車付運至島上特定位置,整個過程足足耗時三天。

I.PARK1首個巨型機電設備組件重約6,000噸,由珠海航行24小時、跨越150公里路線運抵石鼓洲外海人工島工地。(盧翊銘攝)

付運需視乎潮汐、風速

鄧偉權表示,此組件原定於2月7日抵港,不過受天氣影響行程延遲,「主要係因為潮水漲退呢樣嘢,潮水漲退同埋躉船平衡,好多時候都會用返嗰個壓水艙(作為標準),要實時一路睇住個變化同埋潮汐嘅變化去處理運送,尤其是上岸個一部份,」他指,付運時浪高不可超過一米、風速每秒不可超過5米(m/s),運輸團隊事先經過非常精密的計算之外,過程中亦需視乎海上實際情況「執生」,此付運模式亦為香港首例。

鄧偉權說,今次成功運送如此大型組件,需要結合天時、地利、人和,標誌著本港首座轉廢為能設施的工程踏入新里程碑,吸收今次經驗後,相信以後運送其餘11個組件會更為順利。

體積較小的煙道氣體處理系統組件重約2,500噸,之後會以兩個為單位付運至人工島。他預計,本月內會有下一個組件運抵香港,所有組件可於今年第三季前全部抵達香港,但強調天氣為主要因素,不排除順延付運時間。

I.PARK1共有12個巨型機電設備組件,包括6個窩爐焚燒組件(右)及6個煙道氣體處理系統組件(左),總重量達5萬公噸。(盧翊銘攝)

工地目前正建造主處理大樓及完善基建設施,並為組件接駁電力系統及安裝儀器,以及配合其他土木工程進行組裝工作。鄧偉權指出,「組裝合成」建築法令預製組件不需佔用工地,讓多項工程可以同時進行,亦更容易控制生產過程,可以提升生產效能、施工質素、工地安全、環保表現及成本效益,該署日後其他轉廢為能設施亦會朝同一方向設計。

I.PARK1投入運作後,都市固體廢物將以貨櫃裝載,每日以船隻從現有的廢物轉運站送抵石鼓洲外海人工島碼頭焚化,過程所產生的熱量會被回收,產生的電力供綜合廢物管理設施日常運作,估計全面運作後每年可輸出約4.8億度剩餘電力至公眾電網,足夠供10萬戶家庭使用。剩餘電力會經由海底電纜輸出至現有電網。被處理的都市固體廢物體積可減少90%,以固體廢物取代石化燃料發電及減少都市固體廢物的堆填量,每年估計可減少約440,000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

工地目前正建造I.PARK1主處理大樓及完善基建設施。(盧翊銘攝)

I.PARK1採用「3T」焚化技術,即所謂控制溫度(Temperature)、湍流(Turbulence)和時間(Time),鄧偉權說,廢物會在特別設計的焚燒爐內會以攝氏850度以上的高溫燃燒,其產生的廢氣亦會於同一溫度下停留最少兩秒,加上高湍流技術,以確保廢物所產生的有機物及二噁英可被分解。

I.PARK2選址屯門曾咀中部煤灰湖,鄧偉權指,已委聘顧問進行勘察、初期環境評估及土地平整,相關工作正進行得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