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的士司機自覺壯健每周開工 稱高齡非問題 醫生憂協調能力跌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本周日(5日)北角炮台山道發生的士落斜「打保齡」撞傷3名途人意外,涉事司機84歲,令人關注高齡的士司機問題。《香港01》訪問了一名81歲的的士司機,他表示平時主要為朋友替更,有時每周開工三四天,每日工時約8小時。他表示沒有經濟壓力,自覺身壯力健,未感到反應變慢,每日更可慢跑1小時,認為留在家中反而更沉悶,只要政府願意續牌,便會繼續駕駛,未考慮過完全退休。
向該名司機租車的香港的士商會主席黃保強認為,年齡並非問題,「只要你keep得好,唔飲酒、唔食煙,定期有檢查身體,注重健康,呢啲(年齡)唔係問題。」他續指一般年過八旬的司機都並非為謀生,只是替更過日辰,反對政府收緊司機體檢制度,更形容為「擾民」。
醫學會會長鄭志文表示,隨着年齡增加,體能、協調能力下降已是毋庸致疑,但每人老化速度有異。他認為體檢制度除了按私家車與商用車司機劃分,其實不同類別的商用車都有異,可加入不同續牌要求。他建議應檢查司機的眼、手、腳協調能力,例如加入模擬駕駛測試,「好似打機個啲模擬,或者上堂個啲模擬駕駛。」

+7

替更駕駛相熟車主的士 視為樂趣

陳松茂已年屆81歲,從20多歲開駕駛的士,即1970年代,當年港島仍未有地下鐵。他現時幾乎每周都仍會駕駛的士工作,只要相熟車主朋友欠缺司機租車,他都會替更工作,有時一周三四天,每天工時約7至8小時,大約晚上11時多收工。

除了協助朋友,陳松茂亦視駕駛的士為樂趣,又可與乘客談天,「好過留喺屋企,行又唔係,坐又唔係」,否則半退休生活都只是打麻將、行山。他說早已沒有經濟壓力,三名兒女早已長大,連最年幼的孫兒都已就讀小學,有外傭照顧,毋須他協助。他笑指家庭關係良好,未有人反對他繼續駕駛的士。

雖然年過80歲,不過陳松茂自覺仍然身壯力健,每日慢跑1小時,駕駛表現未下滑,「唔覺反應慢咗。」不過他亦承認,與過往每日工作十多個小時比,現時確實較快疲倦,故只工作8小時,期間大約每小時都會下車伸展。

問到何時完全退休,陳松茂笑言從未想過相關問題,只要身體情況許可,政府願意續牌,他相信會一直繼續駕駛。

76歲的士車主也會落場頂更:年齡非關鍵

向陳松茂租車的黃保強,亦已年屆76歲,雖然貴為車主,但當司機休息,又沒有充足人手時,也會落場親自駕駛,每周工作三四天。他表示,其商會一共有約2,000輛的士,大約需6,000名司機,現時約三成年過70歲,部份如陳松茂般年過80歲,但未統計具體數字。他續指,年長司機一般並非經濟困難才駕駛,只是替更過日辰。

社會擔心高齡司長引起安全問題,黃保強卻完全不同意。他認為年齡並非問題,形容有不少高齡司機頗精伶,「只要你保持得好,唔飲酒、唔食煙,定期有檢查身體,注重健康,呢啲(年齡)唔係問題。」他續指,駕駛態度才是關鍵,假如脾氣暴躁、為人急進,就會拒租的士。

指現時體檢夠嚴謹 不贊同一年一檢

按現時法例規定,年滿70歲的司機,至少每三年接受一次體檢。社會批評過於寬鬆要求收緊,申訴署的報告亦批評,其他地區有列明指定體檢項目,唯獨香港未有。黃保強表示,雖然本身每年體檢,但認為現有制度已夠嚴謹,會檢查血糖、血壓、心跳率等,若法例要求一年一次或會擾民,「三年就得架啦。」

他又反駁指,年輕司機都有意外,車頭放滿電話;甚至乎一些涉及公共交通工具的嚴重交通意外,都並非年長司機,例如大埔公路雙層巴士翻側事故。他強調不應「一竹篙打一船人」地針對年長司機。

涉意外年長司機人數上升

翻查運輸署資料,近年的士司機持續老化,根據截至2022年底的數字,60歲或以上的司機多達122,139人,佔總數近六成。

以每千名70歲或以上的的士司機計算,2021年的意外率為16.3宗,雖然未見特別上升趨勢,不過與其他商用車比,意外率較高。另外,涉及意外的70歲以上的士司機人數,十年間節節上升,2021年升至418人,幾乎為2011年的四倍。

醫學會會長:反應、協調能力隨年齡下降

醫學會會長鄭志文表示,隨着年紀增長,反應、協調能力、體力等,都毋庸致疑會下降,不過每人老化速度有異。他指職業司機與私家車司機所需條件不同,但現時政府未有額外規範70歲以上的職業司機;即使同為職業司機,但不同車輛同樣有別,的士與大貨車已完全不同,認為政府應就不同車類,設下不同的續牌體檢要求。

醫學會會長鄭志文。(資料圖片)

除了車類,鄭志文亦指,其實70歲與90歲的身體,同樣有大不同,但現時只是一刀切就70歲以上設下體檢要求,可考慮向更高齡人士設限。不過他亦承認,體檢並不能完全排除發生意外的風險,始終有部份隱疾未必能發現,如要司機接受更深入的檢查,隨時花費過萬元,未必可行。

他表示,由於有不少意外涉及眼、手、腳協調能力,反而因身體突然不適引致的意外則較少,因此建議加入模擬駕駛測試,「好似打機個啲模擬,或者上堂個啲模擬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