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灣功成身退 醫護憶最後日子有市民主動申住 無人再叫糟糕灣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疫情三年間發揮不可或缺作用的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隨著社會復常本月1日正式關閉,一眾醫護功成身退。對於竹篙灣曾被戲稱「糟糕灣」,醫管局社區隔離設施主管醫生黎靖匡承認啟用初期工序有不足引起市民不滿,例如有入住者較遲離營等,但各部門不斷溝通及加快流程,批評聲音日漸減少,即使最後營運一個月已無強制隔離令,仍有市民申請入內:「似乎呢個花名冇再有人講,膳食又進步咗,中秋有月餅派。」

他稱汲取今次經驗,未來有需要時可在48小時內啟動隔離設施,亦可把遙距診症等經驗帶到日常醫療系統當中。竹篙灣「名物」磚狀粟米肉餅飯成歷史,黎靖匡分享竹篙灣工作點滴時提到,原來在竹篙灣的工作人員膳食較入住者有彈性,可以帶飯亦可叫外賣,相信未必吃得到粟米肉餅飯。

+6

竹篙灣檢疫中心2020年7月16日投入服務,因應確診人數增加,2022年2月起轉為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內有醫療站,由跨專科醫療團隊提供一站式支援,包括為新入住病人評估及篩查、遙距診症、處方藥物及外展醫療服務等。醫管局指,服務啟用後,高峰時有超過20名醫生、80名護士及40名文職人員進駐,人員來自五湖四海,包括各聯網員工、兼職醫護及其他私營機構人員。

需要穿整套保護衣 炎夏工作更見辛苦

黎靖匡表示,在竹篙灣工作的醫護工時與平時在醫院一樣,分成早中晚三更輪流工作,期間不需回到原來工作單位,又指醫護人員在疫情環境下,又需要穿整套保護衣等,在炎夏及寒冬時更見辛苦。

醫護可帶飯 未必曾嚐「名物」粟米肉餅飯

他說,服務啟用初期因重症比例高,確有少量醫護因壓力太大而退出,至後來對新冠更為熟悉後,已無出現該情況。問及市民最關注的竹篙灣膳食問題,他稱醫護人員用膳較為彈性,可以自行帶飯,亦容許叫外賣。

+3

啟用初期有不足 無隔離令後仍有市民申入住顯示信任

竹篙灣常被戲稱為「糟糕灣」,黎指啟用初期因要提供全新的醫療服務,加上有大量確診個案,工序因而有不足,包括有病人或較遲離開等情況,亦引起市民不安。他指與政府各部門加強溝通後,各方應已有改善:「似乎呢個花名冇再有人講,膳食又進步咗,中秋有月餅派。」他更說,即使最後營運一個月已無隔離令,仍有市民申請入內,顯示市民對竹篙灣的信任。

似乎呢個花名冇再有人講,膳食又進步咗,中秋有月餅派,大家已經改觀。
醫管局社區隔離設施主管醫生黎靖匡

急症科女醫生與9歲子分枱吃飯 家中分「Dirty Zone」及「Clean Zone」

醫護人員初進入竹篙灣工作,首先要訓練一兩日,學習感染控制、個人保護裝備應用等。竹管灣社區隔離設施醫療站負責醫生梁燕儀負責醫護訓練工作,她稱工作雖然辛苦,更要與不同醫生合作。本身是急症科醫生的她育有一名9歲兒子,家中分開「Dirty Zone」及「Clean Zone」,疫情嚴重時更會分枱吃飯。

做嗰時冇話崩唔崩潰,都要捱落去,你崩潰病人點搞?
竹管灣社區隔離設施醫療站負責醫生梁燕儀
+1

在竹篙灣面對形形式式病人,醫療站護士郭超能分享個案,指曾見一名50歲女病人入住後情緒不穩,愁眉苦臉又滿面淚痕,醫療站遂派出精神科護士慰問,才得知病人太匆忙無帶手機,擔心家人不適,經與民安隊協調後,最終成功提供手機讓她可與家人聯絡。

黎靖匡:未來有需要時可在48小時內啟動隔離設施

疫症暫時告一段落,黎靖匡坦言竹篙灣關門一刻有些感觸又有些失落,但認為絕對是一件好事。面對未來洶湧而至的衞生風險,他稱認為可將今次遙距診症經驗帶到日常醫療系統中,外展隊帶備的醫療儀器亦可應用在現時醫院中,更相信經歷今次,對運行也有了指引,未來當有需要時,可在48小時內啟動隔離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