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推心衰竭篩查揪出300名患者最年輕僅28歲 籲注意飲食做運動

撰文:陳葆琳
出版:更新:

心臟衰竭是常見疾病,在已發展國家之中約1至2%人口會發病。伊利沙伯醫院去年10月推行「心臟衰竭篩查及治療計劃」,5個月內為2,000名有病徵的內科病人抽血檢驗,最後找出300名心臟衰竭患者,比率頗高,最年輕的病人只有28歲。

其中一名51歲女病人透過計劃得悉自己心臟衰竭後,及早以藥物治療和復康,最後避免施手術。伊院指,計劃可及時找出有潛在心臟衰竭風險的病人,縮短病人住院時間,並減低病人的死亡率或再發病率。院方又提醒心臟衰竭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呼籲市民改善生活習慣。

根據2016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數據,本港2%至3%人口患有心臟衰竭,大多病人同時有食煙、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高等「高危因素」

伊利沙伯醫院內科心臟科副顧問醫生方恩恆指出,心臟衰竭對醫療系統構成重大壓力,本港約有2萬宗終因心臟衰竭而住院個案,平均住院日數為5至6天。

伊院內科心臟科主管李耿淵指,心臟衰竭病人很大機會需要重複入院接受護理服務,再次入院比率非常高,對公營醫院系統構成沉重壓力。以伊院為例,因為心臟衰竭而入住內科病房的病人,佔內科每日入住數目的10%,最長住院日數達28天。

伊院內科心臟科主管李耿淵(中)指,心臟衰竭病人很大機會需要重複入院接受護理服務,再次入院比率非常高,對公營醫院系統構成沉重壓力。(陳葆琳攝)

伊院於去年10月3日開始推行「心臟衰竭篩查及治療計劃」,即使病人並非因心臟問題而入院,伊院會主動為入住內科病房、並有氣喘和其他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的病人進行國際公認的「NT-proBNP」 抽血檢驗,判斷是否患有心臟衰竭的主要指標。

若病人的指數顯示潛在風險,心臟科醫護人員會主動跟進,並於病人住院期間為其調教藥物以及安排手術治療。出院後會安排高危病人在「心臟專科日間中心」繼續接受護理和復康治療,並由心臟科專科醫生、心臟科專科護士、藥劑師、 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組成的跨專科團隊繼續跟進。

伊利沙伯醫院心臟科顧問護師陳妙貞說,「心臟專科日間中心」會遙距監察病人情況,病人佩戴的起搏器響起警號,數據會傳送至中心,中心會致電病人跟進。中心亦設熱線電話,倘病人有任何不適可致電求助,減低他們需要入急症室的情況。

伊利沙伯醫院心臟科顧問護師陳妙貞(中)說,「心臟專科日間中心」會遙距監察病人情況,病人佩戴的起搏器響起警號,數據會傳送至中心。(陳葆琳攝)

截至2023年2月28日,院方主動為超過2,000名病人抽血檢驗,發現超過300名病人確診為心臟衰竭,年齡由28歲至92歳。李耿淵指,計劃可及時找出有潛在心臟衰竭風險的病人,大大減低病人出現突發性心臟衰竭的風險。而找到病人後,亦可及早為心臟衰竭病人提供適切治療及護理服務,減低病人的死亡率或再發病率。

此外,病人於住院期間可同時治療心臟衰竭,縮短整體住院時間,避免病人再次入院;病人出院後,院方會繼續跟進個案,提升病人對心臟衰竭的認識,以及自我照顧的能力。

51歲的周女士去年8月出現氣喘、腳腫、咳嗽等病徵,曾赴私家醫院求診,當時醫生判斷為感冒菌入腸,周女士打針後未有留院觀察,回家後需繼續服藥,但仍又屙又嘔,「成晚都瞓唔到,嘔好多黃膽水,成身濕晒,去到天光都係咁,瞓都瞓唔到。」

周女士一段時間未能入睡,經常感到疲憊,生理及心理均承受極大壓力。她去年底入住伊院內科病房,心臟科專科護士從其抽血指數,發現她有潛在心臟衰竭風險。根據紐約心臟學會心臟功能分類(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周女士的心臟功能評級為第三級,即其心臟功能只剩餘30%,較正常人60至70%為低,院方繼而提供治療。

她出院後繼續接受護理和復康治療,包括健康教育及藥物調校,控制病情,「之前我係行都行唔到,行兩步都喘氣,過條馬路好短,已經覺得好長,過唔到」。她說,在姑娘指引逐步治療後,對自己生命終恢復信心,形容是「當你去到死嘅邊緣嘅時候,有一線生機有人嚟救你」。

周女士(左)去年底入住伊利沙伯醫院內科病房,心臟科專科護士發現她有潛在心臟衰竭風險,院方繼而提供治療。(陳葆琳攝)

李耿淵說,周女士入院主要因為心臟二尖瓣嚴重倒流,如未能於她入院時發現,心臟功能會繼續變差,「差到某個程度,可能已經我哋想幫都幫唔到。」他續指,雖然可以心臟輔助儀器及進行手術治療,但倘能及早發現,以藥物治療已經可以預防,毋須使用高端儀器,「呢啲高端儀器全部有副作用,有佢嘅危險性,可以唔用,應該盡量唔好用」。

方恩恆表示,透過計劃找出的心臟衰竭患者大多為中年,平均年齡約是40至60歲,但仍見心臟衰竭問題有年輕化趨勢:「見到有一個好闊嘅年齡層,我哋都越嚟越見得多比較年輕嘅病人,係有心臟衰竭嘅問題,好多時都係因為有唔同嘅危險因素、生活習慣、例如食煙飲酒,肥胖,有啲唔知道嘅高血壓、糖尿病,呢啲情況都會常見,所以的而且確有年輕化趨勢。」

伊利沙伯醫院內科心臟科副顧問醫生方恩恆(右)指,心臟衰竭問題有年輕化趨勢。(陳葆琳攝)

他提醒,心臟衰竭的成因很廣泛,但應於自己可以控制的範圍預防,如注意自己生活習慣,尤其食煙、飲酒對心臟血管及心臟功能有很大影響,以及多做運動,控制體重。

好多時我哋所講嘅三個,即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呢啲都係我哋常見,好多病人可能原來五六十歲,第一次先發現自己係有呢啲咁嘅問題,但係個問題可能已經存在左十幾廿年,所以我哋一開始可能係因為起初係發現心臟功能差,但原來底下原因可能係血壓高咗20年,未發現啦,或者已經發現咗,唔係好想食藥,呢啲我哋都會係呼籲病人,好多要及早面對去處理。
伊利沙伯醫院內科心臟科副顧問醫生方恩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