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發展局稱60%人支持 環團批誤導市民為硬推填海抬轎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明日大嶼諮詢期上月底結束,發展局今日(27日)表示,在今輪公眾參與活動收集到約7,800份公眾意見,當中約60%表示支持項目,只有約25%反對,主要關注人工島對環境生態及公共財政的影響。綠色和平質疑指,今次公眾諮詢收集到的意見遠較以往大型發展的過萬份少,而當中97%簡介會均非公眾參與,質疑當局有意迴避大眾意見,並有意圖以欠缺代表性的意見書,誤導市民支持填海是主流聲音。

▼明日大嶼最新概念圖▼

+6

綠色和平表示,發展局預留1,100萬元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惟僅收集到7,800份意見書,數量較往年大幅下降,直指「與人工島的龐⼤規模不相稱」,強調歷年的大型發展項目,公眾諮詢期所收到的意⾒書動軏數以萬計,例如東北發展(第三階段諮詢)達⼀萬份及機場三跑環評諮詢亦達2.5萬份。

綠色和平續指,當局僅接獲4,600多份意見書,而局方舉行的33次簡介會中,有32次均為專業學會、商會、發展商或官⽅的諮詢架構,全無市⺠參與,質疑當局有意迴避聆聽大眾意見。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資料圖片/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引述中文⼤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的分析指,當局的意見書靠市民和社會主動參與,雖然內容值得政府參考,惟意見書中支持和反對計劃的比例,並不代表整體市民的相關比例。

綠⾊和平資深項⽬主任陳可淳批評,當局毫無公布下,在去年底展開諮詢,形容整個諮詢過程「⿁祟」,並設下「如何做」的前設,僅集中與專業團體或政府委任的委員會⾒⾯,造成今次公眾諮詢規模⼩、參與⼈數少、代表性低,令⼈質疑政府利⽤公眾諮詢,為硬推明⽇⼤嶼「抬轎」。

4月 19日,綠色和平與李立峯發表《明日大嶼民意調查2023》

+1

測量師學會:應積極建立與市民溝通橋樑 繼續聆聽和回應

測量師學會則表示,樂見大部份意見認同交椅洲人工島項目可提供更多適宜發展的土地,不僅緩解房屋短缺,更進一步改善香港整體交通網絡,為香港經濟及商業發展帶來好處,相信公眾的正面回應對政府推展相關項目能帶來積極及鼓舞性的作用。

惟該學會特別提到,公眾亦有就成本控制、填海範圍、三島設計等提出建議和質疑,認為當局應積極建立與市民之間的溝通橋樑,繼續聆聽和回應市民和業界的聲音,而學會亦會透過合作平台,與發展局及各專業學會共議細化人工島的規劃、設計及造價,討論範疇包括生活社區規劃、可持續設計及成本控制等,繼續積極發表專業意見。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下午會見傳媒時指,當局在公眾諮詢接獲的7,800份意見書中,有60%支持人工島計劃,另有25%反對,餘下的意見則無特定立場,當局亦分析了報章上的評論文章,當中也有60%成支持我們推展這個項目,餘下40%才是反對的立場,形容60%支持意見,對當局是「鼓舞」,而支持和反對的意見均有助當局推行項目。

她強調,交椅洲人工島填海所得的1,000公頃,是本港未來土地供應的重要來源,故「我們一定要放眼未來」,不應再停留在「做與不做」,而是要討論「如何把它做好。」她透露,當局擬於今年第4季展開環境評估的法定程序,明年便開始進入詳細的工程設計及土地勘測階段,細節出爐後便有條件思考如何分階段落實計劃,以及估算工程成本和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