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院醫療事故|開藥要「三核五對」 醫管局兒科顧問醫生指須跟進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威爾斯親王醫院一名有先天性心臟問題早產嬰,接受強心藥輸液期間,輸液管活栓沒有開啓,嬰兒周二(13日)下午4時離世。
醫管局未有回應有哪些醫護人員涉事,以及為何事隔近一日才向傳媒公布事件,但安排瑪嘉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方乃聰於周四(15日)晚上,向傳媒講解慣常做法,他指醫護人員開藥嚴謹,根據「三核五對」流程工作,完成後負責的兩名人員亦要簽名作實,並需每小時重新檢查一次。

他又指,初生嬰兒輸液的份量可低至1毫升以下,醫護人員亦只能依靠儀器監察情況。對於儀器沒有即時發出警報,他則認為有需要跟進。

威院爆出嚴重醫療事故,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問題的早產嬰在周二(13日)因輸注管活栓沒有開啓,而有近50分鐘無強心藥,嬰兒最終在同日過世。(資料圖片)

醫療事故發生後逾48小時後,至今傍晚(15日)為止,威爾斯親王醫院仍未交代輸液管活栓沒開啟原因、涉事醫護人數、資歷、相關人士須否暫停職務或調職等安排。

醫療規定「三核五對」、每小時檢查一次

不過,醫管局晚上安排瑪嘉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方乃聰,向傳媒簡介慣常做法。他表示,案件的成因,即例如活栓沒有開啟等責任問題,需要交由死因裁判庭調查。但他強調普遍情況下,醫護人員開藥嚴謹,根據「三核五對」的規定,由兩名人員同步工作以增加可靠性,完成所有流程後二人亦要簽名作實。

其中「三核」包括溝藥、溝鹽水,以及到病人床邊再核對藥物;「五對」則包括病人、藥物、份量、使用方法,以及藥物使用時間。護士完成所有流程後,亦會確保針口沒出現泄漏,及觀察病人有否水腫,才會進行其他工作。深切治療部病人更需要每小時重新檢查情況一次。

初生嬰兒輸液份量可低於1毫升 需要儀器監察

方乃聰又表示,初生嬰兒的體重遠低於成年人,營養液的所需份量非常少,例如50公斤的成年人每小時需要輸送70至90毫升,但初生嬰兒僅需1至2毫升,甚至低至1毫升以下。但他指,醫院並非沒有適合幼兒輸液的儀器,極限可低至每小時輸送0.1毫升,因此醫護人員亦依賴儀器提醒:「就算10個醫生用肉眼望住,都唔知落咗0.1毫升。」

但對於今次事件中,儀器沒有即時發出警報,他認為有需要跟進,又指「警報器係咪咁快做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