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管局及民航處斥2.5億 指揮塔數碼化 裝240鏡頭監察航班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機場管理局聯同民航處斥資2.5億元,推動停機坪及指揮塔數碼化,在停機坪安裝超過240部超高解像監察數碼攝影機,並透過用影像縫合技術合成超高解像,24小時實時影像分享影像,更可在大霧或能見度極低情況下,以電腦解像傳送清晰畫面,協助操作員監測空中及地面航班,增加效率及減少出錯。

機管局稱,引入數碼停機坪及數碼指揮塔技術,只為減輕以往操作員需「一眼關七」繁重工作,紓解其壓力並提升工作效率,減少出錯,並非為減少人力。

+13

機管局機場運行執行總監姚兆聰表示,整個三跑系統完成後,預料機場航班處理量會提升至每小時102班,故發展科技、推動數碼化是重要一環。他稱,以往機管局操作員透過監察多個不同系統,記下地面每一架飛機的航班編號、編排及停泊位置,甚至利用對講機傳達資料;民航處塔台人員亦須利用雷達及其他系統監控航班的空中活動。

姚指約一年前陸續在停機坪及塔台推行數碼化系統後,在機場各處安裝超過240部超高解像監察數碼攝影機,用影像縫合技術合成超高解像,24小時實時影像分享。系統結合攝影機影像、航班資料、航班實時狀況、機場地圖及地面監察雷達等。其中停機坪實時狀況會傳送至機管局第二代機場中央控制中心,起飛、滑行及跑道等狀況則會由民航處塔台人員監控。

他續稱,推動數碼化後,操作員在電腦可實時監察航班,影像更會在每架飛機頂上顯示其航班資料、狀態、停泊位置等,一目了然,「以前就要一眼關七,𠵱家可以七合一」,可提升效率及應變能力。系統也設預警提示,當航班偏離其位置、或與停機坪車輛有機會衝撞時,就會響起警報。

多鏡頭合成助惡劣天氣仍提高影像清晰

「天氣不似預期」,姚兆聰稱以往在大霧或晚上等能見度低的情況下,監察影像只看到白濛濛或黑漆漆一片,但新系統下可利用電腦分析,抹去「白色霧」及提高夜視力,即使在天色不佳情況下,也可有清晰的實時圖像資訊反饋到中央控制中心及塔台,「一個影像由幾個鏡頭組成,會無縫縫合,就算用iPhone(廣角鏡頭)影,都會變形,但呢個唔會有變形亦冇光暗分別,成個情況可以睇哂。」

至於能節省多少人手,姚指引入系統只為減輕以往操作員繁重工作,提升效率並減少出錯,並非為減少人力或為加快,「而係確保唔會甩漏,唔會話零犯錯,但要盡量做到零。」

民航處電子工程師趙雅文(左)及機管局機場運行執行總監姚兆聰(右)。(林靄怡攝)

民航處電子工程師趙雅文則稱,系統可顯示飛機與降落區距離等,並設自動追蹤功能了解其滑行情況,可提升塔台人員工作效率及機場安全。

早前國泰CX880航班尾轆故障釀意外,姚兆聰指當這航班取消起飛後,由機長判斷並正常滑行回停機坪所安排位置,滑行過程正常無異常,故系統沒有警報,至於其他狀況因民航處仍在調查中,暫不便評論。

機管局指,該系統由加拿大一個廠商研發,斥資共2.5億元,由機管局與民航處攤分,設有後備系統,當兩個系統均故障時,可切換回舊有模式。香港機場是全球首個大規模應用該系統的機場,昨日(27日)在國際機場協會「科技創新獎2023」中,獲頒最佳機場運作及裝置管理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