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科大研究揭染新冠或致妊娠晚期併發症 增胎兒炎症及缺氧風險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中大及科大研究揭示,母親染新冠肺炎後會上調干擾素相關基因,從而增加母胎界面的免疫反應,或會令胎兒出現炎症、缺氧及氧化壓力等風險。另外,母胎界面中的血管生成基因失調,亦有機會導致胎盤血管形成異常,限制胎兒發育。

研究團隊亦發現,新冠肺炎病毒會透過改變特定胎盤細胞中妊娠相關基因的調控,損害胎盤發育。科大生命科學部副教授、科大表觀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梁子宇今日(13日)指,研究可為未來研發針對性的干預治療措施提供關鍵的數據,以減低母體感染新冠肺炎所引致在懷孕期間會產生不良結果的風險。研究結果已在科學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上發表。

研究團隊由科大生命科學部副教授、科大表觀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梁子宇教授 (左)及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系主任潘昭頤教授領導。(科大提供)

過往有不少研究均證明,孕婦感染新冠肺炎,會增加孕婦死亡、嚴重產婦病症以及胎兒和新生兒不良反應出現的風險。此外,美國早前亦有研究指,感染新冠肺炎的孕婦報告中,早產率為11.21%,亦有9.7%的嬰兒需送入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然而,科學界至今仍不清楚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增加的妊娠不良風險的分子機制。

中大及科大早前進行研究,聚焦研究母胎界面,即母體與發育中胎兒相互作用的區域,於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後的分子變化。研究就7名新冠肺炎患者和7名健康捐贈者的母胎界面樣本中進行分析,發現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會上調干擾素相關基因,顯著增加母胎界面的免疫反應,或會令胎兒出現炎症、缺氧及氧化壓力等風險。

另外,研究亦發現母胎界面中的血管生成基因失調,有機會導致胎盤血管形成異常,限制胎兒發育。值得注意的是,相關的分子變化並非由病毒直接影響胎盤中的母胎界面組織,而是由母親在初次感染病毒時對其產生的反應所導致。

研究團隊亦發現,新冠肺炎病毒會令逆轉錄轉座子(retrotransposons)的遺傳物質在胎盤細胞中失調,導致妊娠特異性糖蛋白(PSG)的基因表達被下調,以影響胎盤於母親子宮的血管發育、免疫調節以及胎盤發育等。

梁子宇指,研究可為未來研發針對性的干預治療措施提供關鍵的數據,以減低母體感染新冠肺炎所引致在懷孕期間會產生不良結果的風險。研究亦提供PSG基因表觀遺傳失調的例證,以及其如何導致其他與妊娠併發症相關的疾病,為進一步研究PSG基因在懷孕期間患其他疾病和受感染的作用奠定基礎。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系主任潘昭頤補充,研究結果顯示,我們以往擔心新冠病毒病對孕婦和胎兒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的憂慮是真確的,故計劃懷孕或已懷孕的女性應按時接種疫苗。她又建議出現症狀的孕婦必須接受快測,一旦確診,需盡快通知醫護以便提供相關醫療建議和跟進,包括增加胎兒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