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半年19宗遺體腎臟捐贈創近年新低 醫專歡迎兩地建恆常互助機制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港府積極推廣器官捐贈意識,但醫學專科學院副院長李錦滔透露,本港器官移植數字依然不理想,今年首半年只完成19宗涉及遺體捐贈的腎臟移植,是近年新低。他稱,等候器官移植的腎病病人,普遍要等五至六年時間才獲得合適腎臟移植,部份患者在等候期間已過身,料疫情影響醫院運作及器官移植相關配套,令捐贈數字偏低。李錦滔又提到,早前有人干擾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是「遺憾同唔理想」,但稱經過解說後,5月及6月有超過5,000人登記,是近年新高。

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資料圖片)

料疫情影響醫院運作和器官移植的配套導致捐贈數字偏低

李錦滔今早(29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本港器官移植情況不理想,今年首半年只完成19宗涉及遺體捐贈的腎臟移植,是近年新低,料疫情影響醫院運作和器官移植的相關配套,導致捐贈數字偏低,希望加強推廣器官捐贈。

李錦滔指香港捐贈率低受傳統觀念要有「全屍」影響

他又說,香港捐贈率低,主要是受亞洲、中國傳統觀念影響,認為要有「全屍」,但強調現時大部份人過身後都會火化,「全屍得幾耐?」

他又說,10年多年前曾進行調查,問市民捐贈意願時,有超過五、六成人均表示都願意,惟到問是否願意捐出家人器官時,則會大減至約三成多。他稱市民若有意捐出器官,除登記外,最重要是與家人溝通,家人得知意願後普遍都會尊重捐贈者決定。

醫學專科學院副院長李錦滔。(資料圖片/黃卓然攝)

腎病病人一般需等五、六年才獲合適腎臟 部份患者等不到已離世

李錦滔又說,作為腎臟科醫生,常見到需等候器官移植的腎病病人,一般需等五、六年時間才獲到合適的腎臟進行移植,甚至部份患者在等候期間已經去世。他稱,過去十多年需洗腎病人增加,十年前每100萬人有130名病人需接受腎臟替代治療,但至近一兩年已多達200名,增加超過50%,大多涉糖尿病,強調早期控制糖尿病有助減少引起腎病風險。

港府正與內地探討建立兩地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李錦滔稱中國每年有約1萬個器官捐贈個案,並稱約有1,000個因不同原因最終未能使用,美國情況也相同,並強調世界各地也有互助機制,故歡迎兩地可建互助機制,幫助香港病人。

李錦滔對有人干擾中央名冊感遺憾

對於早前有人干擾中央名冊,他稱若市民經正確資訊及考慮後決定退出,會尊重其意願,惟上次有人不正當擾亂,包括見到三日內有2.8萬個退出申請,當中有用其他人名、沒登記但要求取消等,「遺憾同唔理想」。他稱經過解說後,今年5月及6月有超過5,000人登記,是近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