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本港自殺率創15年新高 當中長者佔最多達44%

撰文:容嘉儀
出版:更新: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今(29日)公布,本港去年發生合共1,080宗自殺個案,自殺率為14.73,即相當於每10萬人中,有14.73人自殺身亡,創15年以來新高,當中以長者佔最多。60歲或以上的自殺率打破1973年的紀錄。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指,本港人口老化及疫情打擊生計,或導致年長人士自殺率增加,呼籲市民多關心身邊長者。

+1

50至50歲自殺率八年新高 機構:疫情影響生計  經濟壓力增

根據死因裁判法庭數據顯示,2022年本港合共1,080宗自殺個案,較2021年增加70宗;去年自殺率為14.73,較前年上升1.03。

以年齡劃分,60歲或以上的自殺死亡個案有477宗,佔整體個案44%,打破1973年的紀錄。另外,50至59歲有204宗,自殺率達17.47,為8年來新高。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曾展國分析,長者自殺數字持續上升,與本港人口老化有關,特別是50至59歲群組,多為接近退休年齡,受疫情打擊下,失去工作機會較大,經濟壓力增加,均令自殺機會增加。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理事會主席黃瀚則估計,本港移民人口上升,可能導致家庭關係減弱,令長者缺乏家庭支持而輕生。

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韋賽姬指今年有自殺危機的求助數字已超越去年。(黃寶瑩攝)

求助數字逾千宗 鑽石山傷人案後有精神病患者稱被排斥

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韋賽姬指截止今年7月,有自殺危機的求助數字達1,042宗,較去年983宗,增加59宗,其中以家庭、經濟及精神健康為主要求助原因。她又指,中心接收一些個案與近月社會傷人事件有關。她舉例,有精神病患者擔心自己會有傷人傾向不敢出街,影響病情康復;亦有精神病患者指因近月傷人事件而被排斥。

曾展國:將具自殺傾向患者納入「有條件釋放」須小心

政府計劃擴大精神病患者「有條件釋放機制」至自願入院而有刑事暴力傾向人士,但不包括自殺傾向人士。曾展國指如病人有高自殺風險,留院觀察會較安全,又指有些精神病患者自殺風險難以評估,「可能會表現到冇乜問題,甚至令醫生覺得佢哋嘅情況係可以放出嚟,但一出到嚟冇幾耐,佢哋就會將自殺付諸實行」

黃瀚之表示,釋放機制非「一刀切」解決問題,針對自殺傾向的病患者,需視乎是否有足夠社區及人際支援,如果支援欠缺,留院照顧安排相對較好。

28歲燥鬱症康復者的Angela盼望社會大眾能更多認識精神健康。(黃寶瑩攝)

燥鬱症患者盼社會多了解精神病患者

28歲的Angela是燥鬱症患者,四年前因未能見去世親人最後一面而引發病症。她說接受治療期間,有一段時間情緒長期低落,不愉快經歷經常在腦中縈繞,曾出現輕生念頭,吞下大量安眠藥而被送院治療逾半個月。

她期間得社工開解,並得到適合藥物治療,令病情慢慢穩定。她形容,目前精神狀態與病發前一樣,可如普通人一般工作和社交。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傷人案後,她說,亦怕別人對自己有誤解,認為社會精神健康教育匱乏,使大眾不易了解有關精神健康的知識。

呼籲多關心長者 多探望和帶到社區中心建立社交圈子

機構建議,社會不要標籤精神病患者,呼籲政府投放更多資源支援精神病患者。機會亦提到市民多關心身邊人,特別是隱蔽長者,作為家人應多探望及耐心聆聽長者需要,多帶他們到社區中心,建立社交圈子。

機構續指,如果發現身邊人經常提及死亡字眼,或上網搜查關於自殺資訊,突然疏離社交圈子,將一些珍貴物件贈送他人或與朋友道別,以上均有自殺傾向的舉動,可協助尋求適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