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嬰接受心導管檢查一度心臟驟停6分鐘 患心肌病僅存活15月死亡

撰文:陳葆琳
出版:更新:

一名男嬰由於患有MYH7基因變異引致的混合表型限制性心肌病及擴張性心肌病,經歷各種治療之後,其心臟情況持續惡化,最終出生僅15個月則離世,事件已發生一年,惟一直是男嬰媽媽的夢魘,男嬰被推進手術前的情景,一直銘心鏤骨,她因而患上抑鬱症。男嬰媽媽向《香港01》表示,院方未清楚交代心導管檢查的風險及術後併發症,質疑是醫生失誤的緣故,導致男嬰心臟傳導阻滯而引發心臟驟停,歷時6分鐘。及後男嬰接受心臟同步治療,之後再一度心臟臟停53分鐘,一周後離世。

兒童醫院回覆查詢表示,醫生已於事前向男嬰父母講解心導管檢查的程序、預期效果、相關風險及併發症等,亦曾向父母講解其他治療選項,重要資料於檢查同意書之中亦有載列,父母其後同意進行檢查。院方指,希望家屬理解,心臟傳導阻滯是心導管檢查程序的已知併發症。醫管局亦曾作檢視,認為病人的臨床治理過程屬於恰當。

兒童醫院一名男嬰患有MYH7基因變異引致的混合表型限制性心肌病及擴張性心肌病,經歷各種治療之後終出生僅15個月則離世。(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不願具名的男嬰媽媽指,去年9月5日,其男嬰前往兒童醫院進行例行檢查,醫生稱男嬰出現氣喘症狀需要住院。數天後,媽媽應醫生要求前往醫院,她說,當日看見男嬰,他仍能玩耍、拋波,「行嚟行去呀,畀啲禮物佢傳嚟傳去、玩,根本冇嘢。」

同日,醫生建議為男嬰進行心導管檢查。媽媽稱,起初十分不願意,因為當時兒子仍小,認為沒有必要因為檢查而全身麻醉。她憶述當時醫生稱檢查好「普遍(common)」,並引述當時醫生說:「個幾兩個鐘,咁出返嚟,住深切治療部(ICU)一日就冇問題㗎啦」,令她放下心頭大石,媽媽亦因而簽下同意書,「當時候我應該係都未唸到方法住,但做咗個檢查先。」

但她認為醫生並無告知她大部份風險及術後併發症,亦沒有給予她時間考慮、思考、消化,「份簽同意書就咁畀我哋簽,可能略略讀下,但係我哋唔太了解啲風險,唔太了解個過程咁,總之我哋最後好罔顧咁簽咗。」

檢查於去年9月13日上午進行,媽媽說,為了做手術幫兒子更換衣服,當時他猶如預備去旅行一樣,穿上新衣,表現興奮,心情雀躍。然而,準備進入手術室之前,被多名醫護人員包圍,因而受驚大哭,當時醫護仍堅持為他帶上氧氣面罩。媽媽說到此,泣不成聲,「本身佢好開心去……咁佢就係度喊,喊咗好耐、好耐、好耐,嗰個氧氣罩噏到佢昏迷,噏佢三分鐘、兩三分鐘,即係個啲氧氣罩畀佢昏迷,我覺得呢一個感覺已經係好難受啦。」檢查結束之後,醫生告知她,男嬰曾一度心臟驟停。

醫生就講話……佢做心導管檢查呢,正常啲病人,都唔會有呢個心臟驟停。就算佢條心導管點樣掂到個心臟嘅邊一個位,根本都冇事,係你個BB有事,係你個BB問題,(醫生)咁樣講。 佢嗰陣時冇指出(BB咩問題),佢嗰陣時剩係話你個BB問題,佢冇講咩事。
15個月大男嬰母親

媽媽稱,後來她前往深切治療部探望兒子,聽到醫護人員耳語,「吓,條線揩到邊度呀……唉。」她續說:「我聽到呢個說話。即係話應該就係佢條導線揩到某一個位,先至會令到心臟驟停嘅。」

如果條線唔係掂個心臟嘅傳導線,佢唔係打斷個傳導線,根本就唔會有咁嘅情況發生。你如果做個檢查,唔需要去打斷個心臟傳導線架嘛……我就覺得,原來佢哋亂,無啦啦推咗個BB入去研究。
15個月大男嬰母親

她表示,院方處方強心藥為其子帶來很大副作用,令其血管收窄,導致心臟被破壞。及後兒子留醫深切治療部。她稱一度聽到兒子的病床嗶嗶作響,而當時深切治療部內沒有任何醫護人員駐守,兒子在情況不穩定之下推進手術室。

兒童醫院指,醫生已於事前向男嬰父母講解心導管檢查的程序、預期效果、相關風險及併發症等,亦曾向父母講解其他治療選項。(資料圖片)

兒童醫院回覆查詢表示,男嬰出生後約一個月,因心臟問題由母嬰健康院轉介至伊利沙伯醫院,其後再轉介至兒童醫院心臟科跟進。病人一直於伊利沙伯醫院和該院心臟科覆診,期間心電圖及心臟超聲波等檢查顯示他先後出現左束支傳導阻滯(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右心室肥大、非漏斗部肺動脈狹窄及擴張性心肌病等症狀,醫療團隊一直密切監察及給予適切治療。

男嬰去年9月初回兒童醫院覆診,院方指,當時男嬰出現呼吸和餵食困難。醫生為他進行心臟超聲波檢查,顯示其肝臟、左右心房及心室均有脹大,其中左右心房明顯脹大,亦有肺動脈高壓跡象。院方表示,當時醫生判斷男嬰同時有心室收縮及舒張功能障礙,故立即安排他入院,住院期間,男嬰確診混合表型限制性及擴張性心肌病,呈現心衰竭,並有肺高壓。醫生建議為他安排心導管檢查,以全面評估心臟情況,包括檢視心血管和血流,及評估是否適合接受心臟移植。院方強調,按照男嬰當時的臨床情況,有關檢查實為必要。

院方稱,當時醫生向男嬰父母講解心導管檢查的程序、預期效果、相關風險及併發症等,會見期間亦曾向父母講解其他治療選項,包括非入侵性檢查的缺點,包括有可能未能準確判斷及評估心臟的結構及血流動力學等;當父母就檢查細節提出進一步疑問時,醫生亦逐一回答。父母其後同意進行檢查,有關重要資料亦列於檢查同意書中。

兒童醫院指,心臟傳導阻滯是心導管檢查程序的已知併發症。醫管局亦曾作檢視,認為病人的臨床治理過程屬於恰當。(資料圖片)

心導管檢查於一周之後(2022年9月13日)進行。院方指,檢查期間,男嬰因出現心臟傳導阻滯引致心臟驟停,醫生即時為其進行心肺復甦、處方強心藥,並置入短暫性心臟起搏器,男嬰於6分鐘後恢復心律。鑑於男嬰當時再次出現心臟傳導阻滯的風險較高,醫生決定停止心導管檢查,並將男嬰送往兒童深切治療部監察。

男嬰於9月24日晚上出現急性心臟衰竭,伴隨嘔吐、咳嗽和高燒,醫生經檢查發現病人出現竇性心跳過速,同時亦有肺水腫、左心室收縮功能障礙等情況。由於情況嚴重,醫生立即安排手術,經骨內注射強心藥等藥物,並置入中央靜脈導管、動脈導管和氣管插管作後續治療,病人其後情況轉趨穩定。然而,院方未有回答事發當刻深切治療部有否醫護人員駐守。

院方向家長解釋後,男嬰於9月29日接受心臟同步治療(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完成手術後當時血壓和血氧濃度情況理想。男嬰稍後出現低血壓和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醫療團隊立即為其檢查,和以藥物處理情況。惟治療期間,男嬰情況持續轉差,並出現心臟驟停,歷時53分鐘,醫生隨即為其進行心肺復甦、注射強心藥及其他控制代謝性酸中毒的藥物,最後為男嬰緊急接駁人工心肺機,以替代其心肺功能。

兒童醫院指,心導管檢查期間,男嬰因出現心臟傳導阻滯引致心臟驟停,醫生即時為其進行心肺復甦、處方強心藥,並置入短暫性心臟起搏器,男嬰於6分鐘後恢復心律。(資料圖片)

病人於10月3日接受電腦掃描,結果顯示腦部嚴重受損,並出現小腦腦疝。 病人心臟功能持續轉差,整體狀況進一步惡化。醫療團隊連同紓緩治療團隊及醫務社工與家長會面,講解病人情況。經家長同意後,10月10日為病人移除人工心肺機和其他醫療儀器。病人在家長的陪伴下,於同日晚上離世。

院方表示,希望家屬理解,心臟傳導阻滯是心導管檢查程序的已知併發症。醫管局亦曾作檢視,認為病人的臨床治理過程屬於恰當。

男嬰媽媽得知院方回覆後,不滿院方只是以病情惡化為由,未有解釋53分鐘的疏忽是如何做成,又指男嬰並無餵食困難:「『53分鐘的疏忽』是導致腦缺氧,院方就只話係病情惡化都沒有解釋,沒解釋為何會讓病人心停53分鐘,院方都避開這方面回應,這個就等於沒有開輸注管活栓50分鐘事件和延遲輸血52分鐘的天瑜事件。」